[发明专利]模塑产品双吸浆冷挤压两段热压自动成型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42009.6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5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赖宗伸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诚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J5/00 | 分类号: | D21J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李双娇 |
地址: | 2133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浆 模塑产品 冷挤压 两段 热压 自动成型 避震 胚料 下模 制造 自动成型机 冷压上模 热压定型 实用功效 吸浆上模 组装空间 层合并 冷压模 下模合 缓冲 冷模 冷压 胚品 挤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塑产品双吸浆冷挤压两段热压自动成型的制造方法,运用双吸浆冷挤压两段热压自动成型机,由一吸浆上模与一吸浆下模同时吸浆完成为上、下胚料层,再与一冷压模机构的冷压上模及冷压下模同时完成冷模挤压,再将该吸浆上、下模合模使该上、下胚料层合并成为厚度加倍的厚胚品,再经过二段热压定型作业,具备简省组装空间,加快制造速度,增加模塑产品厚度及避震空间,以增益缓冲避震效果,且使表面皆为光面的实用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模塑产品双吸浆冷挤压两段热压自动成型的制造方法,尤指一种可以简省组装空间,加快制造速度,增加模塑产品厚度及避震空间,以增益缓冲避震效果,且使表面皆为光面的模塑产品双吸浆冷挤压两段热压自动成型机制造模塑产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塑料材料制成的塑料产品,有容易释出毒素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难以回收再利用,或回收分解难以处理,回收处理费用庞大等问题,导致多年来已对全球环境保护产生严重伤害。在现今环保意识高涨的年代,寻找无毒、容易回收处理的材料,已成为研究及实际应用上的主流。
目前已有发展以纸浆纤维材料和/或植物纤维材料混合打浆为浆质材料,借由吸浆模吸浆附着材料,再经过热压定型技术制造而成的产品,为与“塑料产品”区分,一般皆称之为“模塑产品”。模塑产品有容易回收再制造再利用的优势,符合环保再利用及节能减碳的潮流,因此快速被工商业界及普罗大众所接受并乐于采用,模塑产品经常可见的例如:碗、盘、杯盖、包装材、避震材、垫材等产品都渐有采用。
模塑产品的制造必须经过“吸浆塑形”及“热压定型”二道作业,其中,“吸浆塑形”是由一吸浆下模下降浸入一充满浆料的浆箱内,再由一抽吸装置经由该吸浆模对浆箱内的浆料进行真空吸引,使该吸浆模的模面上形成一“胚料层”,当该吸浆模上升离开浆箱时,因持续抽吸作用使该胚料层逐渐降湿,接着该吸浆模连同胚料层共同上升并翻转与一冷压模合模挤压该胚料层,使该浆料层降低湿度并同时塑形为一“初胚品”,然后改吸浆模吸附该初胚品离开冷压模,完成吸浆塑形的作业,接着即进行“热压定型”作业,其是借由热压模对吸浆塑形后的胚料层进行热压定型作业,使原先的胚料层干燥并定型成为模塑产品的成品。
本发明人专业从事模塑产品的制造工作,经由长时间接触模塑产品的经验,发觉到模塑产品在制造上有一下缺失存在:
1.制造速度慢。传统制造模塑产品时对胚料层的吸附动作,仅能单侧(贴附住模面之侧)进行,因此胚料层整体的降湿速度慢且不一致,进而影响到制造速度。
2.厚度无法增加,导致避震效果不佳。传统制造模塑产品时,吸浆模只能使胚料层一次性单层覆盖于模面上,胚料层无法多层层叠,因此厚度无法增加,一般只适用于成型外观较为平顺且厚度无需过厚的小型产品(例如碗、盘、杯盖等),若想要制造厚度较厚,避震效果较佳的模塑产品(例如:具有较佳避震效果的包装材),传统制造方法尚难以达成。
3.表面存在非优面,导致价值感不高。习知模塑产品上会明显存在着一侧为优面及另一侧为非优面二种表面,用于包装价值性非极高的商品(例如包装鸡蛋)时尚为合适,但倘用来包装价值性较高的商品(例如手机)时,则会因模塑产品之包装材中有“非优面”存在,造成视觉观感不佳,更会拉低整体商品的价值感。
因为习知模塑产品有制造速度慢、厚度难以增加及表面会有一非优面的既存缺失存在,使得模塑产品在使用用途的推广上受到很大限制,无法直接用于包装价值性高的商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构造组成全新的模塑产品自动成型机制造模塑产品的制造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简省组装空间,并加快制造速度的模塑产品双吸浆冷挤压两段热压自动成型机制造模塑产品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则是提供一种可以增加成品厚度及避震空间,以利增益缓冲避震效果的模塑产品双吸浆冷挤压两段热压自动成型机制造模塑产品的制造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诚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诚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20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