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挖孔桩施工用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41702.1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0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王代兵;张学伟;姜化强;于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5/68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挖孔桩 支护板 滑模结构 人工挖孔 施工 孔壁 支架 浇筑 开挖 施工作业效率 混凝土浇筑 护壁结构 施工进度 作业工序 集成式 内壁面 注浆管 吊挂 固设 护壁 伸入 土体 挖掘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桩施工用的装置及施工方法,该装置包括:设于挖孔桩的桩口四周土体上的支护板;固定连接于支护板、且置于所述挖孔桩内的孔壁支架;支设于所述支护板上、且对应设于所述桩口处出土结构;吊挂于所述出土结构上、且置于所述挖孔桩内的滑模结构,所述滑模结构位于所述孔壁支架的外侧,且所述滑模结构与所述挖孔桩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浇筑空间;固设于所述支护板上并伸入所述挖孔桩内的注浆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式的人工挖孔桩施工用的装置,将开挖、出土、护壁混凝土浇筑等作业工序集成在一起,能够随着土方的开挖而及时的出土,且挖掘一定深度后及时的浇筑护壁结构,从而有效提高施工作业效率,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挖孔桩施工领域,特指一种人工挖孔桩施工用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都会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进行桩基施工作业。人工挖孔灌注桩具有施工简便、经济适用、单桩承载力高的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交通等领域。
但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存在如下的问题:
首先,人工挖孔桩施工作业存在坍塌、缺氧、窒息等安全隐患,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其次,人工挖孔桩施工作业的过程中,由于受施工工序护壁混凝土浇筑时间的影响,开挖作业的进度有限,有时无法满足进度要求。
再次,传统的人工挖孔桩施工作业,开挖、出土、通风、护壁混凝土浇筑等作业工序分散,严重影响施工作业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人工挖孔桩施工用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的人工挖孔桩施工存在安全隐患具有危险性以及施工效率低无法满足进度要求等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挖孔桩施工用的装置,包括:
设于挖孔桩的桩口四周土体上的支护板,所述支护板上对应所述桩口周缘处设有覆盖部分桩口的遮挡部;
固定连接于所述遮挡部、且置于所述挖孔桩内的孔壁支架,所述孔壁支架随着所述挖孔桩的下挖而向下拼接延伸;
支设于所述支护板上、且对应设于所述桩口处出土结构,所述出土结构包括可在所述挖孔桩的桩口和桩底之间来回移动的升降机构;
吊挂于所述出土结构上、且置于所述挖孔桩内的滑模结构,所述滑模结构位于所述孔壁支架的外侧,且所述滑模结构与所述挖孔桩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浇筑空间,所述滑模结构可在所述挖孔桩的桩口和桩底之间来回移动调节;以及
固设于所述支护板上并伸入所述挖孔桩内的注浆管,所述注浆管随着所述挖孔桩的下挖而向下拼接延伸,通过所述注浆管向所述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覆设于所述挖孔桩内壁面上的护壁结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式的人工挖孔桩施工用的装置,将开挖、出土、护壁混凝土浇筑等作业工序集成在一起,能够随着土方的开挖而及时的出土,且挖掘一定深度后及时的浇筑护壁结构,从而有效提高施工作业效率,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在桩口处设置支护板,在挖孔桩内设置孔壁支架,实现对挖孔桩的支护,能够减少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人工挖孔桩施工用的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孔壁支架的顶部贯穿所述支护板的遮挡部并与所述遮挡部固定连接。
本发明人工挖孔桩施工用的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出土结构包括置于所述支护板之上的底座和固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架体,所述支撑架体对应所述桩口设有位于所述桩口上方的横梁,所述横梁上安装所述升降机构。
本发明人工挖孔桩施工用的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模结构包括拼接连接的多个模板块和与所述模板块连接的供控制所述模板块升降移动的收放机构,所述收放机构固设于所述出土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17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