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口非激活态维持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38746.9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5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杨立;刘静;马子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6/27 | 分类号: | H04W76/27;H04W76/20;H04W9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口 激活 维持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口非激活态维持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UE发送的RRC上行通知消息;所述RRC上行通知消息携带有通知UE已离开源辅基站的服务小区覆盖的信息;基于所述RRC上行通知消息,执行UE锚定在源辅基站侧PDU Session的相关高层配置的迁移操作,迁移目标节点是目标辅基站或者当前主基站;在执行所述高层配置的迁移操作之后,向所述UE发送RRC下行回复消息;并且维持UE仍然处于双连接或单连接空口非激活态。通过本发明的方案,当UE发生辅基站变化的时候,MN能够及时知道UE从源辅基站移动到了目标辅基站的服务小区覆盖,并保证网络侧连接状态和相关的高层配置能和UE的最新移动状态保持对应一致,从而提供一种支持UE维持在非激活状态的解决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讯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空口非激活态维持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5G系统中,支持终端UE(用户设备)单连接(Single Connectivity, SC)和双/多连接(Dual/Multiple Connectivity,DC/MC)配置和操作功能。在SC单连接模式下,UE在空口和网络侧都只有一条数据传输通道,而在 DC/MC双/多连接模式下,UE在空口或网络侧都有两条或者以上的数据传输通道。以双连接为例,UE可以在空口,同时与两个NG-RAN基站建立和保持两条独立的无线链路连接(空口数据传输通道),一个基站称为主基站 (MasterNode,MN),另一个基站称为辅基站(Secondary Node,SN);而MN和SN可以在NG接口,同时和核心网用户面网元节点UPF,同时建立和保持两条独立的网络侧连接(网络数据传输通道),但只有MN能和核心网控制面网元节点AMF建立和保持NG-C连接,相关架构如附图1所示。处于双连接配置操作的UE,也可以进入到RRC_INACTIVE非激活状态双连接操作同时结合着RRC_INACTIVE非激活状态的好处是:网络侧主辅基站 MN/SN和UE都可以同时保持着各自双连接通讯配置的上下文,从而避免网络侧和终端UE回落到单连接配置操作,之后可能又再次通过配置回到双连接操作,相关架构如附图2所示。
在UE不改变当前服务主基站MN和辅基站SN的前提下,UE和网络侧进入和退出RRC_INACTIVE非激活状态的流程,当前标准协议已可以支持;但随着UE移动,当UE离开当前服务主基站MN和辅基站SN小区覆盖的时候,比如:MN发生了切换,SN发生了改变等,UE如何一直维持在 RRC_INACTIVE非激活状态,当前标准协议还不能有效地支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口非激活态维持方法和装置,能够有效的支持UE维持在RRC_INACTIVE非激活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口非激活态维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UE发送的RRC上行通知消息;所述RRC上行通知消息携带有通知UE已离开源辅基站的服务小区覆盖的信息;
基于所述RRC上行通知消息,执行UE锚定在源辅基站侧PDU Session 的相关高层配置的迁移操作,迁移目标节点是目标辅基站或者当前主基站;
在执行所述高层配置的迁移操作之后,向所述UE发送RRC下行回复消息,所述RRC下行回复消息携带有迁移操作完成指示信息;并且维持UE仍然处于双连接或单连接空口非激活态。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空口非激活态维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处于空口非激活态时,基于主基站和源辅基站的RRM测量配置信息,执行对主基站和源辅基站两侧的候选目标服务小区的RRM空口测量,以判定当前的移动环境;
在通过所述空口RRM测量感知到源辅基站无线覆盖的更新事件时,向主基站发送的RRC上行通知消息;所述RRC上行通知消息携带有通知UE 已离开源辅基站的服务小区覆盖的信息;
接收主基站发送的RRC下行回复消息,所述RRC下行回复消息携带有迁移操作完成指示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87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