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对电池的状态进行评估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33117.7 | 申请日: | 201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2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凯;耿萌萌;范茂松;张明杰;刘皓;高飞;王凯丰;王康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胡秋立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历史数据 预设 实时数据 大数据 评估 状态评估结果 全生命周期 出厂数据 动力电池 技术支撑 理论指导 评估结果 评估条件 性能分析 预警信息 运行数据 状态数据 最新数据 锂电池 分选 内阻 发送 筛选 预警 分类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对电池的状态进行评估的方法及系统,包括:对退役电池的参数的历史数据和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电池的每个参数的预设阈值,所述历史数据包括:出厂数据和运行数据;将电池的参数的实时数据和对应的参数的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获取比较结果,并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发送预警信息;将电池的参数的最新数据和预设的评估条件进行比较,获取电池的状态评估结果。本发明基于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可以快速对电池的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选,并及时预警运行中的温度、内阻、电压等参数异常的情况,为梯次利用动力电池的性能分析、筛选分类、安全可靠的使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的梯次利用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对电池的状态进行评估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得益于政府不断加码的政策扶持,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逐步加强,各地方充电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以及国内一批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方面的持续努力,我国电动汽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电动汽车主要以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来源,电池在车载使用过程中,性能逐渐衰退。当动力电池的容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为了确保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续驶里程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就必须对其进行更换。伴随着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应用,在未来几年将会有大量的动力电池从电动汽车退役。以商用车动力电池使用5年后退役、乘用车动力电池使用8年后来估算,2019年将迎来退役动力电池的GWh时代,2022年退役的动力电池将达到10GWh的量级,且以后每年退役动力电池的数量还会不断增加。随着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迅猛,预计2020年总体销量将达到200万辆,快速发展的电动汽车产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就是对废旧动力电池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将引发环境污染以及废旧电池搁置带来的安全问题。
目前,实现梯次利用仍然存在难度,主要表现是历史数据的缺乏;二次利用电池的性能、安全性没有具体标准可循;电池健康评估难度大,很难判断电池内部的安全隐患是否存在。
因此,需要一种基于大数据对电池的状态进行评估的方法,对电池的状态进行评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对电池的状态进行评估的方法及系统,以解决如何对电池的状态进行评估以实现梯次利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对电池的状态进行评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退役电池的参数的历史数据和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电池的每个参数的预设阈值,所述历史数据包括:出厂数据和运行数据;
将电池的参数的实时数据和对应的参数的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获取比较结果,并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发送预警信息;
将电池的参数的最新数据和预设的评估条件进行比较,获取电池的状态评估结果。
优选地,其中所述参数包括以下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使用时间、退运时间、开路电压、可用容量、发热特性和内阻。
优选地,其中所述预警信息包括以下方式中的一个或多个:信号灯、预警邮件、警报声和烟雾。
优选地,其中所述将电池的参数的最新数据和预设的评估条件进行比较,获取电池的状态评估结果,包括:
将电池的使用时间和预设使用时间阈值进行比较,获取使用时间评估结果;
将电池的最新的内阻数据和预设内阻阈值进行比较,获取内阻评估结果;
将电池的最新的电池容量数据和预设电池容量数据进行比较,获取电池容量评估结果;
将电池的最新的发热特性数据和预设发热特性数据进行比较,获取发热特性评估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31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