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覆改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25540.2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7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富;王梓;汤梦云;吴天涯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05;H01M4/525;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材料 改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覆改性的方法,属于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为: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溶解在二甲基咪唑溶液中,然后再将硝酸钴溶液逐滴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在常温常压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67@Co在正极材料颗粒表面自组装生成,再将所得到的产物抽滤、干燥、研磨后进行煅烧,即得到最后包覆CoO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能提高电池的充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是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覆改性的方法,属于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相对于橄榄石型或者尖晶石型正极材料,镍钴锰三元层状正极材料具有更高的理论比容量,被认为有很大潜力成为高能量和高容量电池的正极材料,但是较差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都限制了其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
表面包覆是提高正极材料性能的一种重要且常用的方法,不仅可以防止正极材料被电解液腐蚀,而且可以缓解高电压下正极材料结构的转变,从而达到改进电化学性能的目的。常用的包覆物包括单质碳,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氟化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覆改性的方法,通过在LiNi0.6Co0.2Mn0.2O2正极材料颗粒表面自组装生成金属有机框架ZIF-67@Co,然后通过高温煅烧,将ZIF-67@Co烧结为CoO,得到表面包覆有CoO的LiNi0.6Co0.2Mn0.2O2正极材料,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2-甲基咪唑溶于甲醇溶液中,2-甲基咪唑浓度为280~360mmol/L,搅拌得到澄清溶液,再加入LiNi0.6Co0.2Mn0.2O2正极材料搅拌得到悬浊液A,LiNi0.6Co0.2Mn0.2O2的加入量为3.5~4.5mmol/mL;将Co(NO3)2·6H2O溶于甲醇得到溶液B,Co(NO3)2·6H2O的浓度为70~90mmol/L;
(2)按体积比为1:1的比例将溶液B倒入悬浊液A中,在室温下搅拌18~30h;
(3)将步骤(2)中反应完成后的浊液进行抽滤、干燥、研磨过筛,然后氮气气氛下进行煅烧以后得到包覆后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优选的,本发明步骤(3)中干燥的条件为:80℃下真空干燥24h,研磨后过300目筛。
优选的,本发明步骤(3)中煅烧的条件为:从室温开始以5~10℃/min升温至650~750℃,保温2~6h、自然冷却至室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方法操作过程简单,各种参数易于控制。
(2)本发明所述方法在合成正极材料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掺锂过程,避免了引入杂质原子。
(3)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正极材料表面包覆有一层致密的CoO,有利于将正极材料和电解液隔离开来,减少了电解液对正极材料的腐蚀,同时,Li+和电子都可以通过CoO,可以同时提高正极材料的高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合成的ZIF-67@Co的XRD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合成的CoO的XRD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55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