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指纹模块在报警控制器中的安全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18931.1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0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刘爱国;赵明;吴永东;杨敬元;万琦俊;戴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英安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G06F21/45;G06K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马晓辉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 报警主机 指纹模块 报警控制器 指纹识别 指纹信息 采集指纹信息 指纹特征码 安全级别 预先存储 指纹存储 指纹认证 指纹验证 唯一性 易用性 主机ID 匹配 关联 安全 成功 | ||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指纹模块在报警控制器中的安全实现方法,指纹模块采集指纹信息并提取指纹信息中的指纹特征码产生的指纹ID,将提取的指纹ID与相关联的报警主机ID信息同时发送给报警主机。所述报警主机在接收到指纹ID信息和报警主机ID信息,判断接收到的所述指纹ID是否与预先存储的指纹信息相匹配,若是,则确定指纹验证成功。本发明通过指纹识别与主机ID同时识别的方法使安全级别提升,从而避免了指纹存储和指纹认证都是由指纹模块处理导致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提高了指纹识别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易用性和实用性。由于人的指纹的唯一性,只有指定的人才能打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布防领域,具体为一种指纹模块在报警控制器中的安全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报警主机布撤防采用的是数字密码方式,此密码可通过编程设置更改,使用时通过输入该密码来对报警主机布撤防。对于安全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银行来说,固定密码模式的安全级别不高,密码易遗忘、泄露、被猜测等,因此需要一种更安全的方式来改变安防系统的使用传统密码布撤防的解决方案,如指纹识别。然而,申请人通过研究发现,在现有指纹认证技术中,指纹存储和指纹认证 都是由指纹模块处理。指纹比对时,指纹模块完成指纹采集和指纹比对,再将指纹比对结果 返回给主机,这使得主机较容易受到攻击,比如,将非法模块替换指纹模块,然后由非法模块反馈指纹比对通过的消息给报警主机,则可越过指纹认证直接操作报警主机,导致整个报警系统的安全性降低。
发明内容
1、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一种指纹模块在报警控制器中的安全实现方法,应用于大型或者超大型报警系统。通过指纹模块可以将授权的用户安全的注册到报警主机中,同时避免了指纹模块被替换的风险,让报警系统可以通过指纹识别的方式进行布撤防操作,可极大的提高报警系统的安全性。
2、技术方案:
一种指纹模块在报警控制器中的安全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指纹模块采集指纹信息并提取指纹信息中的指纹特征码产生的指纹ID,将提取的指纹ID与相关联的报警主机ID信息同时发送给报警主机。所述报警主机在接收到指纹ID信息和报警主机ID信息,判断接收到的所述指纹ID是否与预先存储的指纹信息相匹配,若是,则确定指纹验证成功。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主机至少相关联一个指纹模块;所述报警主机中存储相关联的指纹模块ID。
进一步地,还包括在报警主机中注册用户指纹;所述注册用户指纹的具体的过程为:所述报警主机向所述指纹模块发送指纹采集指令启动用户指纹注册;所述指纹模块在接收到所述指纹采集指令之后,判断接收的指令的报警主机ID是否为相关联的报警主机ID;如果不是,则注册失败;如果是,采集指纹信息并产生指纹ID;最后将报警主机ID、指纹ID以及对应的指纹模块ID同时发送给所述报警主机。报警主机接收发送来的报警主机ID、指纹ID以及指纹模块ID的注册信息,并验证报警主机ID与指纹模块ID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保存该指纹ID,并提示注册成功;如果不匹配,则注册失败。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接收到的所述指纹特征是否与预先存储的指纹信息相匹配的具体过程为:用户通过指纹模块登录输入指纹信息并生成待验证指纹ID,指纹模块发送待验证指纹ID和指纹模块对应的报警主机ID信息至报警主机;报警主机判断信息中的注册主机ID是否和本机的ID一致,如果不一致,说明该指纹不是由本机注册,验证失败;如果一致,将接收到的待验证指纹ID与已经保存在主机中的指纹ID比较,如果有匹配的,则验证成功,如果没有匹配的指纹ID,则验证失败。
进一步地,所述已注册的用户的指纹ID信息存储在相对应的指纹模块中。
3、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英安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英安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89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