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公安系统的四维模型智能比对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17170.8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4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瞿炜;王剑;费渊;陈魁;蓝善涵;周晨露;范家俊;陈浪颖;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瀚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40/30 | 分类号: | G06F40/30;G06F16/2458;G06F16/25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邓琪;杨希 |
地址: | 20043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公安系统 模型 智能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公安系统的四维模型智能比对系统及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包括:语义分析模块,其通过数据接口与外围接报信息数据库连接、分别与所述语义分析模块连接的语义分类词库和案件模型数据库、分别与所述案件模型数据库连接的模型对比模块和案件串并模块、同时与所述模型对比模块和案件串并模块连接的结果分析模块、与所述模型对比模块连接的作案特征数据库、与所述语义分类词库连接的词库更新模块,以及与所述作案特征数据库连接的作案特征数据库更新模块。本发明立足“大数据”思维,结合案件基本信息、现场勘验、初期侦查过程中掌握到的案情信息数据,进行“四维比对”,析出符合特征的前科人员,缩小侦查视线,为案件侦破提供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公安系统的四维模型智能比对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公安系统在侦破案件时,通常会将新案件与以往案件进行比对,以找出符合案件相关特征的前科人员,从而缩小侦查范围,提高破案效率。现有技术中,公安系统通常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实现案件比对,即,办案人员接到一起案子后,会根据自己的办案经验和以往对自己管理辖区内前科人员的记忆,找出相似的案子。因此,这种比对往往依赖于办案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也往往会有一些主观的意识在其中,而且,相对于计算机,办案人员无法记住所有的前科人员的案件数据,因此,在没有采用案件数据模型的情况下,大多都是凭感觉和经验来查询犯罪嫌疑人的。
因此,近年来,办案人员也开始通过一些辅助软件,查询之前保存的案件数据模型,再进行人工比对,找出可能的嫌疑犯。然而,此类案件数据模型的建立,通常是采用人工阅读案件信息的方法实现的,即,办案人员收到接报案件后,逐条读取案件的文章内容,然后理解文章中的含义,再把案件的要素信息整理,归纳到案件数据模型,最后进行保存。这种方法既费事费力,效率低,又容易出错,更无法及时得到最新的案件信息(需要人工实时去查询),从而浪费了大量的警力。在案件高发时期,面对每天成千上百的案件,办案人员往往会力不从心,苦不堪言。
为此,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相关的语义分析系统,办案人员可利用这些系统生成案件数据模型。然而,这些现有的系统存在着各种弊端,例如,有些系统是不开源的,需要联网使用,这对于公安系统这种保密要求很高的行业是不适合的;有些系统的分析准确率不高,由于自然语言在各个层次上广泛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歧义性或多义性,除了词的本意之外,很可能包含了某些其他隐含的语义,甚至会分析出毫无相关的结果,因此也不适合公安系统使用;还有一些系统对一些不常用词或者新出现的网络词语无法识别,也无法通过人工手动添加的方式来优化词库,系统可维护性扩展性差,为使用者带来了很多不便。
上述情况同时也造成了案件串并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现有的案件串并多局限于刑事案件,而且串并所依赖的案件特征多是通过人工比对分析比较得到的,因此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串并结果不够准确,并且容易浪费大量的公安人力和物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公安系统的四维模型智能比对系统及方法,以自动准确地分析出符合案件特征的前科人员,提高办案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为案件侦破提供技术支撑。
本发明之一所述的一种用于公安系统的四维模型智能比对系统,其包括:
一语义分析模块,其获取预存在一外围的接报信息数据库中的案件的案情信息数据,并根据一预设的语义分类词库对所述案件的案情信息数据进行解析分类,以生成对应的案件数据模型,并将其保存至一案件模型数据库;
一模型对比模块,其将所述案件模型数据库中的单个案件数据模型与预存在一作案特征数据库中的前科人员作案数据模型进行比对,并计算该案件数据模型与前科人员作案数据模型之间的相似度,按照相似度从高到低选择前N个所述前科人员作案数据模型,以获得包含在所述前N个前科人员作案数据模型中的前科人员基本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瀚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瀚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71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