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窃电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08599.0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6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黎海生;曾庆栗;连国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尾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1R11/24 | 分类号: | G01R11/24;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迪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窃电嫌疑 开盖 装置及电子设备 标准信息 对比分析 窃电检测 电表 结果可靠性 电子检测 分析效率 工作效率 接线检测 数据确定 智能电表 比对 获知 窃电 预设 压制 分析 采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窃电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检测的技术领域,首先获取各个电表的开盖数据,根据该开盖数据确定初始窃电嫌疑户;然后获取预设的标准信息,将该初始窃电嫌疑户对应的开盖数据与标准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对比分析结果,从初始窃电嫌疑户中选取目标窃电嫌疑户。相比于通过接线检测的方法,通过分析采集智能电表内部的电表开盖数据,并进行比对和分析从而获知窃电嫌疑户。该方法的分析效率和结果可靠性高,可以提高执法人员现场查处工作效率,对压制社会窃电歪风、引导依法用电起良好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窃电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非法窃电现象一直严重困扰着电力企业。有些用电单位或个人通过改变电表接线、外加强磁场影响以及对线路并接支路等方式逃避电能计量以达到窃电的目的,并将窃电作为获益或减少成本的手段。非法窃电不仅严重侵害了供电企业的合法权利和经济效益,而且给国家造成大量的资源流失,同时也给安全用电带来巨大威胁。据统计,近几年发生的触电及火灾事故中,有近25%是由于非法窃电导致电路短路而酿成的。
目前对窃电现象的分析检测方法,一般都是查看用户计量装置的接线是否正确,包括对计量装置二次回路的电压回路、电流回路是否接线正确,应用六角图(向量图)判断整个计量装置接线的正确性;或者检查电表采样电压和采样电流是否正常符合用户的实际负荷情况;或者现场检查用户是否有私自开启计量装置的封印。这些分析检测方法存在着工作效率低、对操作人员技能要求高、结果不确定性高等问题,进而影响执法人员现场查处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窃电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通过获取开盖数据进行窃电检测,提高分析效率和结果可靠性高,可以提高执法人员现场查处工作效率,对压制社会窃电歪风、引导依法用电起良好作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窃电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各个电表的开盖数据,根据所述开盖数据确定初始窃电嫌疑户;
获取预设的标准信息,将所述初始窃电嫌疑户对应的开盖数据与所述标准信息进行对比分析;
根据对比分析结果,从所述初始窃电嫌疑户中选取目标窃电嫌疑户。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开盖数据包括用于表示是否存在开盖行为的开盖标识,及开盖起止时间、电表表码、开盖次数;所述标准信息包括时长阈值、表码阈值及次数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所述开盖数据确定初始窃电嫌疑户包括:
当所述开盖标识表示存在开盖行为时,确定所述开盖数据对应的用户为初始窃电嫌疑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将所述初始窃电嫌疑户对应的开盖数据与所述标准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包括:
获取所述初始窃电嫌疑用户对应的开盖数据;
根据所述开盖数据中的开盖起止时间计算开盖时长;
将所述开盖时长与所述时长阈值进行对比,将所述开盖数据中的电表表码与所述表码阈值进行对比,将所述开盖数据中的开盖次数与所述次数阈值进行对比。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根据对比分析结果,从所述初始窃电嫌疑户中选取目标窃电嫌疑户包括:
当所述开盖时长大于等于所述时长阈值,且所述电表表码大于等于所述表码阈值,且所述开盖次数小于等于所述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初始窃电嫌疑户为目标窃电嫌疑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尾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尾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85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