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面部油腻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06287.6 | 申请日: | 201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4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任飞虎;赵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飞虎;赵明 |
主分类号: | A61K36/90 | 分类号: | A61K36/90;A61K36/899;A61P17/1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钱卫佳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痤疮 中药组合物 油腻 治疗 板蓝根 栀子 桔梗 中药加工 紫花地丁 杜仲 苍耳子 大青叶 连翘心 忍冬花 土茯苓 芸香草 葶苈子 甘草 银杏 无毒 刺激 制作 | ||
一种用于治疗面部油腻痤疮的中药组合物,涉及中药加工制作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的材料制成,银杏5‑15g、甘草5‑15g、桔梗5‑15g、紫花地丁15‑25g、土茯苓55‑65g、忍冬花5‑15g、苍耳子10‑20g、芸香草10‑20g、栀子5‑15g、连翘心5‑15g、大青叶5‑15g、板蓝根20‑30g、杜仲5‑15g、三七5‑15g、葶苈子20‑30g。本发明方法合理、无毒无刺激、能够有效且快速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加工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面部油腻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
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
皮损好发于面部及上胸背部。痤疮的非炎症性皮损表现为开放性和闭合性粉刺。闭合性粉刺(又称白头)的典型皮损是约1毫米大小的肤色丘疹,无明显毛囊开口。开放性粉刺(又称黑头)表现为圆顶状丘疹伴显著扩张的毛囊开口。粉刺进一步发展会演变成各种炎症性皮损,表现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炎性丘疹呈红色,直径1~5毫米不等;脓疱大小一致,其中充满了白色脓液;结节直径大于5毫米,触之有硬结和疼痛感;囊肿的位置更深,充满了脓液和血液的混合物。这些皮损还可融合形成大的炎性斑块和窦道等。炎症性皮损消退后常常遗留色素沉着、持久性红斑、凹陷性或肥厚性瘢痕。临床上根据痤疮皮损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痤疮分为3度、4级:1级(轻度):仅有粉刺;2级(中度):除粉刺外,还有一些炎性丘疹;3级(中度):除粉刺外,还有较多的炎性丘疹或脓疱;4级(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
而现在一般大多数都是使用西药来治疗,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别的好,而且有刺激性且无法根治,这样就容易反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方法合理、无毒无刺激、能够有效且快速治疗的一种用于治疗面部油腻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治疗面部油腻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的材料制成,
银杏5-15g、甘草5-15g、桔梗5-15g、紫花地丁15-25g、土茯苓55-65g、忍冬花5-15g、苍耳子10-20g、芸香草10-20g、栀子5-15g、连翘心5-15g、大青叶5-15g、板蓝根20-30g、杜仲5-15g、三七5-15g、葶苈子20-30g;
各原料的优选重量为,
银杏10g、甘草10g、桔梗10g、紫花地丁20g、土茯苓60g、忍冬花10g、苍耳子15g、芸香草15g、栀子10g、连翘心10g、大青叶10g、板蓝根25g、杜仲10g、三七10g、葶苈子25g;
所述一种用于治疗面部油腻痤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式为,
Ⅰ将甘草分按照重量比1:4分为两份,其中小份的与银杏同煮,即放入砂锅中用文火熬煮90-95分钟;
Ⅱ将其余的材料放入炒锅中,用热锅和武火炒制10-15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飞虎;赵明,未经任飞虎;赵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62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