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调节式涡轮增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98200.5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7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霍柏琦;刘云生;敖晨阳;宋汉江;陈新传;刘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92942部队 |
主分类号: | F02B37/22 | 分类号: | F02B3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10016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增压系统 传动轴 离心杆 离心球 发动机转速 排气总管 液压调节 调节板 拉伸体 弹簧 铰接 缩口 曲轴 机械设计 液压传递 优化设计 调节杆 控制板 控制体 内部腔 排气管 液压板 液压杆 液压体 变小 上移 下移 增高 发动机 镶嵌 体内 | ||
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液压调节式涡轮增压系统,包括传动轴、液压传递管、调节杆、控制体、控制板、弹簧、离心杆、离心球、离心拉伸体、第二弹簧、液压杆、液压体、液压板,传动轴的一端与发动机的曲轴相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与离心杆的一端铰接在一起,离心杆的另一端与离心球铰接在一起,离心球镶嵌在离心拉伸体的内部腔体内。当发动机转速增高时,调节板上移,排气总管缩口率变大;当发动机转速降低时,调节板下移,排气总管缩口率变小。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涡轮增压系统排气管的优化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调节板调节系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增压发动机排气系统的液压调节式涡轮增压系统。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系统的两种基本型式为定压增压系统和脉冲增压系统。定压增压系统,各缸共用一根容积较大的排气管,排气管系结构比较简单,排气管内压力基本上保持恒定,压力大小仅与发动机的负荷和转速有关,不同缸数柴油机的增压系统可以进行统一设计。定压增压系统在高速工况时,泵气损失较小,涡轮效率较高,性能较优;但是在低速工况时,不能充分利用排气脉冲能量。脉冲增压系统,依据各缸发火顺序,将排气不发生干扰的两个气缸或三个气缸和同一根排气管相连接,排气管系管径较小,排气脉冲能量可以充分利用,低速工况和瞬态工况性能较好;但是在高速工况时,泵气损失较大。由此可见,如果一台发动机的排气管容积可以随着工况的变换而变化,高速工况时使排气管容积变大,低速工况时使排气管容积变小,这是较为理想的。在排气管容积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涡轮入口的面积,也可以实现发动机高低转速工况的兼顾。在低速工况时使涡轮入口面积变小,涡轮前可用能较多;在高速工况时使涡轮入口面积变大,发动机泵气损失较小,这也是较为理想的。
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ZL201020532937.0,专利名称:排气管出口面积可变的涡轮增压装置,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涡轮入口面积连续可变的装置,能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高低转速工况;但是其涡轮入口面积的变化是通过旋转把手的旋转来实现的,这就需要增加一套专门的控制机构来控制旋转把手的旋转,从而使增压系统结构变的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液压调节式涡轮增压系统,可以使发动机排气总管缩口率根据发动机转速进行自我调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压气机进气管、压气机、发动机进气管、发动机、排气支管、排气总管、涡轮、涡轮排气管、调节体、调节板、传动轴、液压传递管、调节杆、控制体、控制板、第一弹簧、离心杆、离心球、离心拉伸体、第二弹簧、液压杆、液压体、液压板,压气机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压气机进气管的出气口、发动机进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的出气口、排气支管的进气口相连接,排气支管的进气口相连接的出气口与排气总管相连接,涡轮的进出气口分别与排气总管的出气口、涡轮排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调节体布置在排气总管上并位于涡轮的前端,调节板布置在调节体内;传动轴的一端与发动机的曲轴相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与离心杆的一端铰接在一起,离心杆的另一端与离心球铰接在一起,离心球镶嵌在离心拉伸体的内部腔体内,离心拉伸体的右壁面通过第二弹簧与液压体的左壁面连接在一起,液压板布置在液压体内且与液压体的内壁面密封接触,液压杆的一端与离心拉伸体的右壁面固结在一起,液压杆的另一端穿过液压体的左壁面后与液压板固结在一起;控制板布置在控制体内,控制板与控制体的内壁面密封接触,控制板的上壁面通过第一弹簧与控制体的上壁面连接在一起,调节杆的上端穿过控制体下壁面后与控制板固结在一起,调节杆的下端穿过调节体的上壁面后与调节板固结在一起,液压传递管的一端与液压板左侧的液压体内部腔体相连通,液压传递管的另一端与控制板下方的控制体内部腔体连通;液压板左侧的液压体内部腔体内,控制板下方的控制体内部腔体内,液压传递管内均充满液压油;控制体内部腔体横截面为长方形,离心拉伸体、液压体内部腔体纵剖面均为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排气总管缩口率可以根据发动机转速进行连续可调,从而兼顾发动机的各种运行工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92942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92942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82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