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分利用建筑底层和顶层空间的生态生产可循环建筑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84577.5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5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宋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志远 |
主分类号: | E04H14/00 | 分类号: | E04H14/00;E03F5/00;E03F5/22;A01K1/03;A01K31/00;A01K1/01;A01K31/04;A01G9/02;A01K63/00;A01K63/04;A01C23/04;A01G27/00;A23K50/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池 污水排出口 建筑体 顶部设置 建筑底层 生态生产 可循环 顶层 斜坡 畜禽 水泵 微生物 侧面设置 地下养殖 排水口处 向下凹陷 新鲜蔬菜 种植系统 顶表面 灌溉管 低位 水果 养殖 种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分利用建筑底层和顶层空间的生态生产可循环建筑,它包括修筑于鱼池B(22)内的多栋建筑体(1),建筑体(1)的顶部设置有鱼池A(2),鱼池A(2)的底部为斜坡A,鱼池A(2)的侧面设置有污水排出口(3),污水排出口(3)与斜坡A的低位相对,污水排出口(3)连接有水泵(4),水泵(4)的排水口处连接有灌溉管(5),所述鱼池A(2)的顶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微生物池I(6),鱼池A(2)的顶表面上且位于微生物池I(6)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空中养殖及种植系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在空中和地下养殖畜禽及种植蔬菜或水果,充分利用了建筑体多余的空间、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吃上新鲜蔬菜和畜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养殖、水产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充分利用建筑底层和顶层空间的生态生产可循环建筑。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正危及“18亿亩耕地红线”、化学农业普遍滥用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及土壤严重污染、水资源越发失调导致需要通过投入数万亿在全国建设海绵城市、城市热岛效应持续加重等,但是投入的成本高,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此外随着城市的扩张,养殖点也被占用,并逐渐转移到离城市较远的偏远地区,这样不仅导致大量的养殖户失业,而且养殖户要将肉类食品运输到城市供给人们食用也非常不方便,因为郊区距离城市非常远且道路崎岖,不利于运输,运输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充分利用建筑底层和顶层空间的生态生产可循环建筑。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充分利用建筑底层和顶层空间的生态生产可循环建筑, 它包括修筑于鱼池B内的多栋建筑体,建筑体的顶部设置有鱼池A,鱼池A的底部为斜坡A,鱼池A的侧面设置有污水排出口,污水排出口与斜坡A的低位相对,污水排出口连接有水泵,水泵的排水口处连接有灌溉管,所述鱼池A的顶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微生物池I,微生物池I的底部设置有连通鱼池A的投料口,鱼池A的顶表面上且位于微生物池I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空中养殖及种植系统,空中养殖及种植系统包括种植箱A和多个养殖箱A,多个养殖箱A由下往上依次堆放于鱼池A顶部,且养殖箱A的长度由下往上依次递减,位于最下层的养殖箱A的侧面与微生物池I侧面平齐,种植箱A堆放于最顶层养殖箱A顶部;所述养殖箱A的底部设置有斜坡B,斜坡B的倾斜方向朝向微生物池I设置,养殖箱A的侧面设置有粪便排出口,粪便排出口与斜坡B相对,养殖箱A内设置有集水槽和饲料槽,集水槽和饲料槽均位于养殖箱A的前侧,养殖箱A的左右侧板之间旋转安装有丝杆,丝杆上连接有螺母,螺母的底部设置有杆件,杆件的底部设置有刮板,刮板与斜坡B贴合,刮板位于集水槽的后侧,养殖箱A的外部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杆的一端连接,每个养殖箱A的顶部均设置有位于集水槽正上方的通孔;所述养殖箱A位于灌溉管的正下方,种植箱A内设置有网板,网板的上方设置有于种植层,种植箱A的前侧设置有位于网板下方的滴管,滴管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对应通孔的滴头;
所述鱼池B内且位于相对的两栋或多栋建筑体之间设置有耕地,耕地的顶部设置有地下养殖及种植系统,地下养殖及种植系统包括种植箱B和由下往上依次堆叠于耕地顶部的养殖箱B,种植箱B堆放于最顶层养殖箱B的顶部,所述耕地的顶部开设有微生物池II,微生物池II的侧面与最底层养殖箱B的侧面平齐。
所述鱼池A的侧面设置有采光通风口。
所述养殖箱A的侧面设置有采光通风口。
所述养殖箱A内设置有除臭装置。
所述灌溉管的底表面上且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出水口。
所述养殖箱A和养殖箱B的结构相同,种植箱A和种植箱B的结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志远,未经宋志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45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杆塔横担的夹持机构
- 下一篇:一种无人机遮阳飞篷及其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