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浮动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84343.0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9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石田国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KEL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分类号: | H01R12/71;H01R13/648;H01R13/6582;H01R13/6594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0 | 代理人: | 刘昕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动 连接器 | ||
本发明名称是浮动连接器。一种浮动连接器具有浮动侧壳体(70)、以相对可移动的方式支持浮动侧壳体(70)的固定侧壳体(60)、跨过浮动侧壳体(70)和固定侧壳体(60)被支持的插座触点(80)以及跨过浮动侧壳体(70)和固定侧壳体(60)附接的屏蔽壳(91),其中屏蔽壳(91)具有固定至浮动侧壳体(70)的可动部(92)、固定至固定侧壳体(60)的固定部(93)和连接可动部(92)与固定部(93)的弹性部(94),并且弹性部(94)被配置为随着浮动侧壳体(70)相对于固定侧壳体(60)在预定方向的相对运动在预定方向可弹性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连接的浮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浮动连接器,到目前为止已知这种材料具有固定在电路板上的固定侧壳体、具有可嵌入到配对连接器的嵌合部的浮动侧壳体和跨过固定侧壳体和浮动侧壳体二者保持的触点,其中浮动侧壳体被配置为通过利用触点的弹性变形相对于固定侧壳体可移动,以便于吸收电路板之间的偏差或者与配对连接器的嵌合位置的偏差(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相关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964(A)
发明内容
近年来,已经在具有这种构造的浮动连接器中要求了获得对由这种连接器产生的电磁波或者来自外部的电磁波的屏蔽效率的措施。
鉴于这种问题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浮动连接器,其可以发挥对电磁波的屏蔽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根据本发明的浮动连接器是如下的浮动连接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插座连接器50),其特征在于,具有浮动侧壳体——其中形成了嵌合至配对连接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插头连接器10)中的嵌合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嵌合凹部74)、以相对可移动的方式支持浮动侧壳体的固定侧壳体、跨过浮动侧壳体和固定侧壳体被支持的并且当将浮动连接器嵌合至配对连接器中时与配对连接器的配对触点(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插头触点30)接触的触点(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插座触点80)和跨过浮动侧壳体和固定侧壳体附接的屏蔽壳(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屏蔽壳91),其中浮动连接器以如此方式被配置,使得触点在跨过浮动侧壳体和固定侧壳体被支持的状态下,在垂直于嵌合方向的预定方向弹性变形,从而浮动侧壳体在预定方向相对于固定侧壳体是可移动的,其中屏蔽壳具有固定至浮动侧壳体以覆盖浮动侧壳体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浮动侧壳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可动部92)、固定至固定侧壳体以覆盖固定侧壳体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固定侧壳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固定部93)以及连接浮动侧壳部与固定侧壳部的弹性壳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弹性部94),并且弹性壳部被配置为随着浮动侧壳体相对于固定侧壳体在预定方向的相对运动在预定方向可弹性变形。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浮动连接器中,弹性壳部优选被配置为具有在作为预定方向的第一方向(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箭头α方向)弹性变形的第一弹性部和在垂直于作为预定方向的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箭头β方向)弹性变形的第二弹性部。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浮动连接器中,触点优选被配置,以便于当将浮动连接器嵌合至配对连接器中时,在使屏蔽壳与配对连接器的配对屏蔽壳(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屏蔽壳41)接触之后,使触点与配对触点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浮动连接器,如果浮动侧壳体相对于固定侧壳体在预定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以便于吸收两个连接器之间的嵌合位置等的偏差,则屏蔽壳的弹性壳部随着该移动弹性变形,并且浮动侧壳部相对于固定侧壳部在预定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因此,即使浮动侧壳体与固定侧壳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改变,屏蔽壳仍可以跨过固定侧壳体和浮动侧壳体可靠地覆盖固定侧壳体和浮动侧壳体。因此,可以发挥对比如电磁波的噪声的优异的屏蔽效率。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浮动连接器中,形成了一种构造,其中在嵌合至配对连接器中时在最初将屏蔽壳与配对连接器的配对屏蔽壳接触之后,将触点与配对触点接触(更具体而言是,时差接触的构造)。因此,可以在连接连接器期间阻止比如电磁波的噪声的进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KEL株式会社,未经KEL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43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