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区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81325.7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5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电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俞光明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区 空气污染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空气质量检测模块 路线图 终点位置 出行 技术方案要点 空气质量数据 区域综合 小区道路 用户端 检测 体质 疾病 健康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区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S1、在小区内安装若干个空气质量检测模块,该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小区内空气质量;S2、获取检测后的小区各区域的空气质量数据;S3、获取用户起始位置与终点位置;S4、结合小区道路计算用户从起始位置至终点位置途径空气污染区域综合空气污染最小的路径,并形成出行路线图;S5、在用户端对应小区的地图上显示出行路线图,保证了小区人员在小区内的健康出行,减少了因空气污染较大的因素导致的体质下降以及疾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区空气质量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区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空气污染对人的危害较为严重,会引起多类型的呼吸道疾病,而在生活的小区内,由于小区内不同的区域在不同的时段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不同,导致小区内各区域在各个时段的空气质量也不同。
授权公告号为CN10654843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住宅小区生态环境评价的系统,所述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数据服务器、数据监测集成装置、传输网络、远端服务器和终端数据输出设备;所述的计算机数据服务器,包括多个集群,通过传输数据网络接收数据监测集成装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存储、归类,所述数据监测集成装置通过环境实时监测器、噪声测定仪、通风多参数检测仪、水质监测设备、部分生物多样性监测设备和GPS定位来实现采集指标的完成,所述传输网络为无线传输网络,所述数终端数据输出设备包括客户端输出设备、物业基站输出设备和住户基站输出设备。上述的监测系统只能够大体的判断小区的宜居程度,但就小区内不同区域的不同时段的空气并不能进行监测,且在小区人员在小区附近出行时,也不能给出相应的出行建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区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其优点是规划在小区内空气质量最好的出行路线。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小区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S1、在小区内安装若干个空气质量检测模块,该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小区内空气质量;S2、获取检测后的小区各区域的空气质量数据;S3、获取用户起始位置与终点位置;S4、结合小区道路计算用户从起始位置至终点位置途径空气污染区域综合空气污染最小的路径,并形成出行路线图;S5、在用户端对应小区的地图上显示出行路线图。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在小区内分布空气质量检测模块检测达到对小区内空气质量的监测,由于空气质量监测模块检测区域为小区内某一部分区域的空气质量,统计小区各个区域的空气质量,小区通过APP等操作方式选择起始和终点位置,并通过服务器选择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空气污染最小的路径,并在用户端显示出路线,这样设置能够保证自动规划用户在小区内散步、出行以及进行活动时对小区内用户提供经过的区域空气污染最小,保证了小区内人员在运动时收到的空气污染危害最小,较大程度的避免了小区内用户在出行时受到的空气污染危害,进而防止小区内人员因长期不了解小区内空气污染程度而经常经过空气污染较大的区域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保护了小区人员在小区内的健康出行,减少了因空气污染较大的因素导致的体质下降以及疾病的发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根据城市空气质量等级划分各区域的空气质量等级,出行路线的选择方式为
第一优先级:优先选择经过重度空气污染区域较少的路线;
第二优先级:优先选择经过中度空气污染区域较少的路线;
第三优先级:优先选择经过轻度空气污染区域较少的路线;
第四优先级:优先选择经过空气质量优级区域最多的路线;
第五优先级:优先选择经过空气质量良好区域最多的路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电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电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13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