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球阀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81036.7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7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5/06 | 分类号: | F16K5/06;F16K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芯球 阀口部 密封垫 阀体 弹性件 过流孔 空腔 内壁 球阀 可枢转地 密封性能 驱动阀芯 弹性力 有效地 阀杆 隔断 紧压 种球 连通 转动 相抵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球阀包括:阀体,具有空腔,阀体设置有第一阀口部和第二阀口部;阀芯球,可枢转地设置在空腔内,阀芯球上设置有第一过流孔,阀芯球具有打开位置以及关闭位置,当阀芯球位于打开位置时,第一阀口部和第二阀口部通过第一过流孔连通,当阀芯球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一阀口部和第二阀口部被阀芯球隔断;阀杆,驱动阀芯球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转动;密封垫,夹设在阀体的内壁与阀芯球之间,并且密封垫与阀体的内壁以及阀芯球相抵接;弹性件,夹设在密封垫与阀体之间,弹性件能够向密封垫提供向第一阀口部方向的弹性力以使密封垫能够紧压在阀芯球上。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球阀的密封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球阀。
背景技术
图1和图2示出了制冷系统中常用的球阀的结构,球阀通常包括阀体1’、连接在阀体1’上的连接管8a、可在阀体1’内旋转一定角度的阀芯球2、一端露出于阀体1’外另一端与阀芯球2相连并可带动阀芯球2旋转的阀杆3、连接在阀体1’上的阀座4、连接在阀座4上的连接管8b、设置在阀体1’与阀芯球2之间的密封垫5a、设置在阀座4与阀芯球2之间的密封垫5b、固定在阀体1’上并且套设在阀杆3上的止动件6以及密封阀杆3与阀体1’之间缝隙的密封圈7。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球阀的工作过程:
阀杆3在扭力作用下,朝设定方向旋转。阀杆3带动阀芯球2同向旋转。图3至图5示出了阀芯球2分别处于全开、半开、全关状态时的示意图,随着阀芯球2的旋转,阀芯球2上流通孔2a旋转过程中流通面积逐渐减小,球阀开始逐渐关闭,直至阀杆3转动至预定关闭位置。当阀杆3转动至预定关闭位置时,阀芯球2封堵在连接管8a和连接管8b之间,流通面积减小为零。此时,流通孔2a与阀体1’的内壁以及密封垫5a和密封垫5b共同形成了密闭腔。
上述结构虽然能够实现过流和截流的功能,但是阀芯球2与密封垫之间,为确保密封,一般设置有较大的过盈压缩量。当阀芯球2未完全开启或关闭时(图4中示出的状态),密封垫上未接触部位容易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导致球阀关闭时的密封效果差。
并且在真实使用的环境中,阀芯球2两侧的压差通常不对等,一侧为高压输出截止侧,另一侧为逆向压力止逆侧,上述结构使得对应的阀芯球2两侧的密封垫环形面所受压差力也是不对等的,高压对应侧的密封垫相对容易出现变形,从而影响整个球阀的密封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阀,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球阀的密封性相对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球阀包括:阀体,具有空腔,阀体的相对的两侧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第一阀口部和第二阀口部;阀芯球以及枢转轴,阀芯球通过枢转轴可旋转地设置在空腔内,阀芯球上设置有第一过流孔,阀芯球具有打开位置以及关闭位置,当阀芯球位于打开位置时,第一阀口部和第二阀口部通过第一过流孔连通,当阀芯球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一阀口部和第二阀口部被阀芯球隔断;阀杆,驱动阀芯球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转动;密封垫,具有与第二阀口部对应的第二过流孔,密封垫夹设在阀体的内壁与阀芯球之间,并且密封垫与阀体的内壁以及阀芯球相抵接;弹性件,夹设在密封垫与阀体之间,弹性件能够向密封垫提供向第一阀口部方向的弹性力以使密封垫能够紧压在阀芯球上。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球阀包括密封垫以及弹性件,密封垫夹设在阀体的内壁与阀芯球之间,并且密封垫与阀体的内壁以及阀芯球相抵接。弹性件夹设在密封垫与阀体之间,弹性件向密封垫提供向第一阀口部方向的弹性力以将密封垫紧压在阀芯球上。上述结构使得当球阀处于半开状态时,即当密封垫的部分部位未与阀芯球接触时,未接触的部位在压力的作用下挤压或者远离弹性件,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变形替代密封垫自身的压缩变形,保证密封垫的使用寿命以及球阀关闭时密封垫的密封性,提高了球阀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10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