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尾矿制备绿色透水混凝土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79966.9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9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赵雅欣;黄晓玲;韦鸣;何泳欢;陈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8/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22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水混凝土 骨料 矿石 陶粒 机制砂 尾矿 制备 复合缓凝剂 复合早强剂 高效减水剂 硅酸盐水泥 耐久性能 透水性能 重量份数 矿石粒 外加剂 消泡剂 引气剂 重量比 级配 抗冻 砂粒 | ||
1.一种利用尾矿制备绿色透水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色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骨料50-70份、52.5硅酸盐水泥20-30份、陶粒15-20份、高效减水剂1-2份、复合早强剂0.1-0.5份、复合缓凝剂0.1-1份、消泡剂0.02-0.1份、引气剂0.02-0.1份;所述骨料包括尾矿石和机制砂,所述尾矿石粒径为5-10mm,所述机制砂粒径为1-5mm,尾矿石和机制砂的重量比为3-5:2;
绿色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将骨料、52.5硅酸盐水泥、陶粒、高效减水剂、消泡剂与适量水加入搅拌机中搅拌2-3分钟,然后加入复合早强剂、复合缓凝剂和引气剂继续搅拌3-5分钟,用适量的水调整拌和物稠度,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装入模具中静压成型,24小时后脱模,得到透水混凝土坯体,所述压力为1-2MPa,静压时间15-20s;
S2、养护时先在透水混凝土坯体喷洒养护剂水溶液,养护剂与水按照体积比为1:100,然后对透水混凝土坯体覆膜,并在覆盖好的薄膜上喷水湿润,以人工或机械喷洒方式每天1-2次的频率进行喷水,养护20-25天后得到绿色透水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尾矿制备绿色透水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所述粗骨料粒径为5-10mm,细骨料粒径为1-5mm,粗骨料和细骨料的重量比为2-3: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尾矿制备绿色透水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的制备方法为将污泥、粉煤灰和高岭土研磨、搅拌均匀、造粒、烘干后,先在750℃-800℃预热5min,然后在1050℃-1100℃烧结15-20min,制得的陶粒粒径为4-6mm,所述污泥、粉煤灰和高岭土的质量比为5: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尾矿制备绿色透水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早强剂由硫酸锂、无水硫酸钠、三乙醇胺和纳米二氧化硅混合而成,所述硫酸锂、无水硫酸钠、三乙醇胺和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2:0.5:0.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尾矿制备绿色透水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减水剂由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叔碳酸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N-酰基肌氨酸和顺丁烯二酸酐合成,所述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叔碳酸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N-酰基肌氨酸和顺丁烯二酸酐的质量比为8-10:2:1:0.5:0.3:0.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尾矿制备绿色透水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由复合硅油、聚醚、纳米二氧化硅、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增稠剂合成,所述复合硅油、聚醚、纳米二氧化硅、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增稠剂的质量比为3:5:2:1:0.2;所述复合硅油包含二甲基硅油、含氢硅油和高沸硅油,所述二甲基硅油、含氢硅油和高沸硅油的质量比为3:1:0.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尾矿制备绿色透水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剂的制备方法为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酒石酸、高锰酸钾、二异丙醇胺和椰油二乙醇酰胺放入搅拌器中,经70℃-80℃加热搅拌反应而成,所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酒石酸、高锰酸钾、二异丙醇胺和椰油二乙醇酰胺的质量比为3-4:2:0.3:0.5: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尾矿制备绿色透水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缓凝剂的制备方法为将磷酸钠、钛酸钙、膦丁烷三羧酸、氨基三甲叉膦酸、衣康酸、交联抑制剂和水放入搅拌器中,在80℃-90℃温度下搅拌反应1-2h得到;所述磷酸钠、钛酸钙、膦丁烷三羧酸、氨基三甲叉膦酸、衣康酸、交联抑制剂和水的质量比为4:2:1:0.1:0.5:0.2:0.5-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尾矿制备绿色透水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护剂由苯丙乳液、硅酸钠和有机硅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混合而成,所述苯丙乳液、硅酸钠和有机硅水溶性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3:1: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996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压透水砖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韧性水泥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