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采暖器智能无线组网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77701.5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8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红杉树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G08C17/02;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宁波浙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8 | 代理人: | 洪松 |
地址: | 3151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户控制软件 电采暖器 控制系统 网关设备 无线组网 场景 群组 搜索 分布式集中控制 后台软件系统 创建群组 集中控制 云服务器 账户登录 终端设备 组网方式 智能 采暖器 远程地 单机 楼层 台电 下载 创建 账户 申请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电采暖器智能无线组网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控制系统的组网方式为:a、用户在终端设备中下载并安装用户控制软件;b、通过用户控制软件向云服务器后台软件系统注册或申请账户;c、通过账户登录用户控制软件;d、在用户控制软件中搜索并添加网关设备;e、通过网关设备搜索并添加电采暖器;f、在用户控制软件中创建群组,并在群组中编入已添加的至少一个网关设备;g、在用户控制软件中创建场景,并在场景中编入已添加的至少一台电采暖器;h、在用户控制软件中将已创建的场景编入相应群组中。本发明能够远程地将整栋或数栋不同楼层的电采暖器集中控制或单机进行控制,达到分布式集中控制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采暖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采暖器智能无线组网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采暖器是以电为能源进行加热供暖的取暖设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采暖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小区、写字楼、工厂等楼宇中,被消费者所熟知,而且电采暖器也逐渐趋向于智能化方向发展。但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电采暖器通常只能借助遥控器进行“一对一”式的短程控制,而无法远程地将整栋或数栋不同楼层的电采暖器集中控制或单机进行控制,在如今的物联网时代,这显然难以满足广大用户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电采暖器智能无线组网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结构布局合理、简单,安装成本较低,且能够远程地将整栋或数栋不同楼层的电采暖器集中控制或单机进行控制,达到分布式集中控制的效果,满足了广大用户的智能化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采暖器智能无线组网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系统的组网方式如下:
a、用户在终端设备中下载并安装用户控制软件;
b、用户通过所述用户控制软件向云服务器后台软件系统注册或申请账户,并由所述云服务器后台软件系向所述用户控制软件授权其账户请求;
c、用户通过所述账户登录所述用户控制软件;
d、在所述用户控制软件中搜索并添加网关设备,使被添加的所述网关设备与所述账户形成绑定的通讯联系;
e、通过所述网关设备搜索并添加电采暖器,使被添加的所述电采暖器与所述网关设备形成绑定的通讯联系;
f、在所述用户控制软件中创建群组,并在所述群组中编入已添加的至少一个所述网关设备;
g、在所述用户控制软件中创建场景,并在所述场景中编入已添加的至少一台所述电采暖器;
h、在所述用户控制软件中将已创建的所述场景编入相应所述群组中,使所述群组对相应所述场景形成关联控制;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如下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控制方式:
a、账户控制
所述用户控制软件针对账户下所有网关设备发出整体工作指令,由所述账户通过所述云服务器后台软件系统向所述账户绑定的所有网关设备发出该整体工作指令,所述网关设备将该整体工作指令同时向相应所述电采暖器转发,各相应所述电采暖器按照该整体工作指令要求工作,并且各相应所述电采暖器实时将指令接收信息和工作状态参数反馈至所述用户控制软件;
b、网关设备控制
所述用户控制软件针对账户下任意一个或多个网关设备发出特定工作指令,由所述账户通过所述云服务器后台软件系统向所述账户绑定的相应网关设备发出该特定工作指令,所述网关设备将该特定工作指令同时向相应所述电采暖器转发,各相应所述电采暖器按照该特定工作指令要求工作,并且各相应所述电采暖器实时将指令接收信息和工作状态参数反馈至所述用户控制软件;
c、群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红杉树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红杉树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77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