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信网络实时告警过滤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6482.9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7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杨茂林;常煜;李赵宁;张子恒;高铭蔚;谢远航;徐庆洲;黄函;李永生;雷伟俊;杨守亮;李晓瑜;雷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张巨箭 |
地址: | 10008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信 网络 实时 告警 过滤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信网络实时告警过滤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基于告警历史数据的离线分析步骤以及实时告警在线过滤步骤;其中,离线分析对告警历史数据库中的告警量、告警影响力、告警持续时间等特征进行分析,以综合评估告警元的重要程度,评估结果将作为告警过滤的重要依据;实时告警在线过滤是指对系统实时产生的部分告警作延迟处理,结合离线分析得出的告警元特性以及当前告警的持续时间分析当前告警的重要程度,将重要程度低的告警留在缓冲区等待进一步观测分析。本发明不依赖于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专家经验等知识,配置简单且易于使用,可广泛应用于电信网络监控与运维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应用领域,尤其一种电信网络实时告警过滤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的不断发展,电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需求与应用复杂性也不断增长。为了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运维成本,电信服务运营商急需建设智慧化网络运维系统。其中,快速定位和消除网络故障是确保网络平稳、优质运行的重要基础。当网络中的软硬件组件发生故障或存在故障隐患时,相应组件发出告警,并将告警信息发送至网络监控中心,如何准确分析和高效处理这些告警成为网络智慧运营面临的重要课题。
然而,在大规模电信网络中,软硬件网络组件间的调用关系复杂且网络监控指标种类多样,网络监控中心可能持续接收大量告警信息。其中,少数网络组件频繁发生告警且这些告警往往由网络负载变化所引发,而并非真实的网络故障导致。这些发生频率高而重要程度低的告警信息极大地增加了网络运维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对网络故障分析与诊断造成较大干扰。因此,通常需要采用告警过滤技术对网络告警进行预处理,以减少网络监控中心处理的告警总量,同时提高网络告警根源定位的准确性。
现有的网络告警过滤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采用专家系统建立告警衍生规则,通过判断告警的衍生性进行选择性过滤;第二,基于网络拓扑结构构件依赖模型,利用告警元聚类关联将关联告警进行合并从而减少告警量;第三,基于告警持续时间的统计学特征,通过人为设定阈值的方法实现告警过滤。以上技术基于不同前提假设部分解决了网络告警过滤问题,然而相关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不足和挑战。首先,构建专家系统以及告警元聚类需要深入理解网络系统的调用依赖关系。在大规模电信网络中,网络组件间的调用依赖关系十分复杂,且随着应用升级和系统更新等动态变化,因而难以获取和维护准确的调用依赖关系。其次,基于告警持续时间分布的技术未充分考虑告警重要性等非时间因素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信网络实时告警过滤方法及装置,用以准确高效地对实时告警进行分析和过滤。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电信网络实时告警过滤方法,包括离线分析步骤和实时告警过滤步骤;所述的离线分析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S11:基于告警数据样本,获取告警元数量以及各告警元所产生的告警数量;其中,所述的告警数据样本指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历史告警记录的集合,所述的告警元指网络系统中产生告警的最小单元;
S12:基于告警数据样本,计算各告警元的所有告警实例持续时间;其中,所述的告警实例指告警元产生的一条告警数据;
S13:基于告警数据样本,针对所有告警实例,计算所有告警平均持续时间;
S14:基于告警数据样本,针对各个告警元,计算该告警元所产生告警的平均持续时间;
S15:基于告警数据样本,计算各告警元的影响力,其中告警元A的影响力FA为:
式中,m为告警数据样本中告警元A产生的告警实例的数量,FA.a表示告警实例A.a的影响力,a的取值范围是[1,m];而告警实例A.a的影响力FA.a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64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