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钻孔封堵测漏一体化多段观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6009.0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05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梁正召;宋文成;李万润;李宏;唐世斌;武娜;乔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33/122 | 分类号: | E21B33/122;E21B47/117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孔 封堵 一体化 观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钻孔封堵测漏一体化多段观测系统,包括测试探头、推进系统和控制系统。测试探头包括封堵器、分压总成和连通管,封堵器与钻孔之间形成注水空腔,分压总成安装在前部封堵器、中部封堵器的尾部,由初级转换器和二级转换器构成,将连通管内的高压水源分级转换至低压水源流入注水空腔内进行探测。封堵器包括漏水管、橡胶囊和接头,橡胶囊包绕在漏水管外部,通过紧固圈固定在接头两端,与漏水管之间形成封堵空腔。该测试装置利用同一外界水源实现封堵过程和探测过程在各自压力下工作,并使压力转换的稳定性,使封堵和侧漏系统一体化,解决推进过程中钻杆与软管绕线问题,同时能实现每次推进多段测量,提高测量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体渗透性测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钻孔封堵测漏一体化多段观测系统。
背景技术
矿山底板采动裂隙带深度的测量是标志煤岩赋存状态的重要参数。在研究矿井防治水时,它是一个关键性的基础参数,因此为研究采动围岩中的导水通道的形成,就有必要掌握岩层移动规律和确定采动破坏带的高度测定。现场探测所采用的以“双端封堵测漏装置”为代表的系列探测设备,存在外端接多个操作与控制系统,对应内至少存在2根及以上的管道,操作过程麻烦且存在绕线问题,在观测过程中稳定性较差。在系列产品中,虽能解决单回路问题,但存在水压转换幅度较大,转换过程稳定性不好,不宜控制水压,易导致机械故障,现有技术未能同时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孔封堵测漏一体化多段观测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钻孔封堵测漏一体化多段观测系统,包括测试探头、推进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的测试探头包括封堵器、分压总成49和连通管28,封堵器进一步包括前部封堵器35、中部封堵器36和尾部封堵器37,前部封堵器35、中部封堵器36、尾部封堵器37与钻孔之间形成一号注水空腔29和二号注水空腔34;分压总成49安装在前部封堵器35、中部封堵器36的尾部,由初级转换器6和二级转换器39构成,将连通管28内的高压水源分级转换至低压水源流入一号注水空腔29和二号注水空腔34内进行探测;封堵器包括漏水管3、橡胶囊5和连接在漏水管3两端的系列接头,橡胶囊5包绕在漏水管3外部,通过紧固圈24固定在接头两端,与漏水管3之间形成封堵空腔30;
所述的推进系统包括钻机14和钻杆12,钻杆12为空心杆,其内部可输送高压水源,与测试探头呈螺纹连接,钻机14通过钻杆12用以推进测试探头至钻孔指定区域;
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操作台38,该控制操作台38包括放水开关15、流量表16、机械压力表17、电子压力表19和总控开关18,通过高压软管13与钻杆12连接,负责提供指定压力的外界水源,通过钻杆12流入测试探头;
所述的前部封堵器包括接头一2、漏水管3、接头二4和橡胶囊5,接头一2、接头二4与漏水管3呈螺纹连接,橡胶囊5包绕在漏水管3外部,通过紧固圈24固定在接头一2和接头二4的外部,与漏水管3间形成封堵空腔30;接头一2外端螺纹连接引导头1,引导头1起导向作用,用以引导测试探头在钻孔31中平顺滑动;
所述的中部封堵器36包括接头二4、漏水管3、接头三7和橡胶囊5,橡胶囊5通过紧固圈24固定在接头二4和接头三7的外部,漏水管3上开有漏水孔25;
所述的尾部封堵器37包括两个接头三7、漏水管3和橡胶囊5,橡胶囊5通过紧固圈24固定在两个接头三7之间;接头三7外部螺纹连接一个圆形挡板11,圆形挡板11直径较橡胶囊5直径大,阻止橡胶囊5脱落;圆形挡板11与接头三7呈螺纹连接,可拆卸以便于更换橡胶囊5;
外界水源通过前部封堵器35、中部封堵器36和尾部封堵器37中漏水孔25进入封堵空腔30,起胀对应橡胶囊5分别与钻孔31之间形成一号注水空腔29和二号注水空腔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60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