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井回风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4016.7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87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郭平业;祝遵强;王妍炜;李康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F25B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为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8 | 代理人: | 王加岭;杨静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井 回风 余热 回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矿井回风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设置于排风井旁边的回风净化间,所述回风净化间内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排风井连通设置,且所述容置空间的截面大于所述排风井的截面;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换热设备,所述换热设备通过一出风管道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内外,所述排风井排出的回风进入所述容置空间内经过沉淀除尘后,再通过所述换热设备进行换热,最后经过所述出风管道排出所述容置空间。本发明不仅可以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而且运行费用低、系统结构简单易于使用及维护;并且清理较为简便、运行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来说涉及一种矿井回风余热回收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简单有效的矿井回风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煤炭企业冬季燃煤供热造成北方地区环境污染严重,这是雾霾形成的原因之一。而煤矿属于用热大户,年产250万吨的矿井仅仅井口防冻供热一个采暖季就耗煤7000吨以上。
煤矿低温热源中,煤矿回风中蕴含大量的余热,100万吨以上的煤矿回风量大于10000m3/min,回风风速不大于8m/s。且温度一般大于15℃,每小时提供热负荷4080kW;矿井回风余热可供给矿区洗浴、井口防冻以及建筑物供暖。
目前采用的矿井回风余热回收技术以喷淋换热技术,具体可以参照申请号为201420832596.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技术方案中存在耗水严重,需要经常补水,耗水的同时也造成了热损失,同时矿井回风有粉尘颗粒,经喷淋后的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会造成管道以及设备堵塞和腐蚀,在扩散塔中的汇水池中,会形成污泥,处理起来不便。该技术不能在水资源短缺的地方进行推广利用,且管理以及除污比较麻烦。
针对目前各工矿企业采用的矿井回风喷淋换热方式所造成的水资源浪费、水资源浪费的同时造成的热损失及处理汇水池污泥不便等问题,设计一种既实用又节约的新型的矿井回风余热回收方式是目前势在必行的。这既符合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政策,又节约运行成本。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简单有效且节省能源的矿井回风余热回收系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矿井回风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设置于排风井旁边的回风净化间,所述回风净化间内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排风井连通设置,且所述容置空间的截面大于所述排风井的截面;
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换热设备,所述换热设备通过一出风管道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内外,所述排风井排出的回风进入所述容置空间内经过沉淀除尘后,再通过所述换热设备进行换热,最后经过所述出风管道排出所述容置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矿井回风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进风管及风压检测装置,所述进风管设置于所述排风井和所述回风净化间之间;所述风压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进风管上,当检测排风井一侧的风压过大时,风压检测装置以对其泄压。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风压检测装置包括在检测过滤器及泄压组件,所述检测过滤器与所述泄压组件控制连接,所述检测过滤器能控制所述泄压组件选择性开闭。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泄压组件包括一泄压口及挡风板,所述泄压口设置于所述进风管上,以连通所述进风管内外,所述挡风板能选择性开闭所述泄压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40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