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绝缘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73470.0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8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协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吴黎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端 运算放大电路 放大器 电压比较电路 绝缘测试装置 反馈电路 与运算 输入端连接 绝缘测试 待测点 输出端 待测电路板 输出端连接 反馈电阻 基准电压 可控开关 输出电压 和运算 预设 绝缘 | ||
本发明公开了绝缘测试装置,该绝缘测试装置包括第三测试端、第四测试端、运算放大电路和第二电压比较电路,运算放大电路包括多个反馈电路和运算放大器,反馈电路一端与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作为运算放大电路输出端;多个反馈电路的每一个均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反馈电阻和可控开关;第三测试端与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四测试端接预设绝缘测试电压,第三测试端和第四测试端分别与待测电路板上的两个待测点连接;运算放大电路输出端与第二电压比较电路连接;第二电压比较电路,用于当运算放大电路输出电压大于第二基准电压时,判断进行绝缘测试的两个待测点之间的绝缘不合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CB板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绝缘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产品不断出现,相应的PCB的安装和测试工作已越来越重要。印制电路板的通用测试是PCB行业传统的测试技术。最早的通用电性测试技术可追溯至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由于当时的元器件均采用标准封装(Pitch为100mil),PCB亦只有THT(通孔技术)密度层次,所以欧美测试机厂商就设计了一款标准网格的测试机,只要PCB上的元件和布线是按照标准距离排布的,则每个测试点均会落在标准网格点上,因为当时所有PCB都能通用,故称为通用测试机。
现有技术中的通用测试机通过对样板的参数采集,设定误差范围,与被测板进行比较并判断是否合格。测试操作简易化:只需手动将针床压合,系统就会自动化处理,并得出产品好坏结果,免去人为判断因素,其速度是手动测试无法比拟的。系统由采集、控制板卡及测试软件组成,外接可编程AC/DC电源和直流负载,高采样率产品可选配外接示波器。系统对PCBA多信号可同步测试,人性化的操作界面、模块化的编程环境以及机种(Model)的方便转换,为企业节省人力物力,提高生产效率,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但是,现有通用测试机的测试电路中,导通测量电路测量范围大概为10Ω~100Ω±10%,绝缘测试电路测试范围为1MΩ~50MΩ±10%,随着业内对PCB板卡测试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进行碳板测试时,测量电路已不能满足测试要求。因此就需要对测试电路进行改进设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电路板绝缘测试电路的测量范围较窄。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绝缘测试装置,包括:第三测试端、第四测试端、运算放大电路和第二电压比较电路,其中
运算放大电路包括多个反馈电路和运算放大器U17A,多个反馈电路的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17A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17A的输出端连接作为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U17A的第二输入端接地;
多个反馈电路的每一个均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反馈电阻和可控开关,可控开关用于根据获取的控制信号导通或者断开对应的反馈电路以调整运算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第三测试端与运算放大器U17A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第四测试端接预设绝缘测试电压,第三测试端和第四测试端用于分别与待测电路板上的两个待测点连接,以测试该两个待测点之间的绝缘是否合格;
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电压比较电路连接,用于将预设绝缘测试电压放大,并将放大后的电压输入至第二电压比较电路,运算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由导通的反馈电路的电阻和两个待测点之间的电阻决定;
第二电压比较电路,用于将运算放大电路输出的电压与第二基准电压相比较,当运算放大电路输出的电压大于第二基准电压时,判断进行绝缘测试的两个待测点之间的绝缘不合格。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协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协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34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