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型太阳能车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71963.0 | 申请日: | 2014-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8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爱上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8/00 | 分类号: | B60L8/00;B60L1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型太阳能车 刮板式 热机 太阳能电池板组件 动力系统 驱动电机 管内 太阳能电池板表面 综合利用太阳能 电机提供电能 工具技术领域 太阳能电池板 液态工作介质 吸热 并排排列 低温状态 高压气态 聚焦功能 条状玻璃 差速器 助力车 动能 前行 转动 驱动 输出 平衡 协调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型太阳能车及其工作方法,尤其是采用综合利用太阳能的助力车动力系统的轻型太阳能车,属动力载运工具技术领域。该车动力系统由管状太阳能电池板组件、驱动电机和刮板式ORC热机构成,管状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由条状玻璃管并排排列构成,有聚焦功能,管内条状太阳能电池板为电机提供电能;刮板式ORC热机利用液态工作介质到管内进行吸热之后变成高压气态,推动刮板式ORC热机转动输出动能,同时使得太阳能电池板表面处于低温状态,差速器用于平衡刮板式ORC热机和驱动电机之间的力矩,协调驱动车辆前行。可为轻型太阳能车提供有效的动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型太阳能车及其工作方法,属于载运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何综合利用太阳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太阳能车最大的困难在于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效率比较低,至少目前阶段还没有大规模的研究应用开始出现,可能未来随着材料技术和加工工艺等方面技术突飞猛进会出现,但是从汽车造型上看,能利用太阳能的面积和汽车运行需要的能源相比肯定无法全部由太阳能代替,主要还是以电能或者常规油气能源为主。中午的太阳能1000W/M2,目前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低于20%,还有80%的光能转换为热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这些热量是有害的,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因为光电转换效率处于25℃为最佳状态,过高的温度会大大减低光电转换效率,目前的解决办法是进行散热,如何把剩余的80%光能也加以利用,而有效利用低温热源,需要一种专有的能源回收热机,综合利用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综合综合利用太阳能的助力车动力系统。
一种综合利用太阳能的助力车动力系统,该车动力系统由管状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6、驱动电机31和刮板式ORC热机20构成,管状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6的每一个根透明玻璃管子内部设置一条太阳能电池板,该玻璃管聚集上壁39接受阳光的上壁横截面具有凸透镜特性,有聚焦功能,能将阳光聚焦在中心区域,采用具有很强的耐压特性的玻璃管,条状玻璃管并排排列,两端端头通过连通横管42连通,两端横管都有出口,其中一端为进口,连通输液管35,一端为出口,连通高压气管36,每条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源输出线并联输出后到充电控制器27输入端,控制器两个输出端一端接蓄电池,另一端连接驱动电机31,为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机和差速器33被固定板30固定在一起,在减震悬架29的下端,减震悬架与车身底盘37连接固定,差速器33驱动电机侧的车轴32与车轮之间同轴设置有初级减速齿轮34,与驱动电机31的驱动齿轮啮合进行初级减速,刮板式ORC热机用固定板30固定在减震悬架29的下端,刮板式ORC热机的介质输出泵25将液态工作介质通过输液管35输出到连通横管42内,然后进入到管状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6内部的所有管道中进行吸热,条形中太阳能电池板表面设置有电池条透明保护膜41,可防止工作介质对太阳能电池条的伤害,液态工作介质吸热之后变成气态,吸收管道中的热量,使得太阳能电池板表面的温度急剧下降,处于低温状态,便于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电转换效率,工作介质出于高压气态,推动刮板式ORC热机20转动输出动能,差速器33刮板式ORC热机侧的车轴32与车轮之间同轴设置有初级减速齿轮34,与刮板式ORC热机20的驱动齿轮啮合进行初级减速,差速器用于平衡刮板式ORC热机20和驱动电机31之间的力矩,协调驱动车辆前行。
管状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6外面设置有透明保护外罩3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爱上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爱上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19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