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丙烯的热熔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71025.0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1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融达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51/06 | 分类号: | C09J151/06;C08F255/02;C08F222/06;C08F212/08;C08F2/38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刘君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熔胶 铝塑复合膜 聚丙烯 马来酸酐接枝 制备 融熔 生产周期 粘度调节剂 加工步骤 空间阻隔 连接牢固 阳离子型 有机溶剂 释放 层结构 抗氧化 良品率 接枝 膜层 固化 加热 粘贴 冷却 | ||
为了缩短铝塑复合膜的生产周期、减少铝塑复合膜的加工步骤、提升良品率、并减少VOC的释放,本发明提出一种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丙烯的热熔胶的制备方法,采用阳离子型大分子粘度调节剂,起到很好的空间阻隔效果,使得接枝后的聚丙烯在融熔状态下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同时具有抗氧化效果。采用此方法制备出来的热熔胶,可以在加热融熔的状态下将铝塑复合膜的各层结构进行连接,并且在冷却后马来酸酐接枝的热熔胶即可固化,各膜层之间即可连接牢固。且采用热熔胶的方式将铝塑复合膜的各层之间进行粘贴,由于没有使用到有机溶剂,则减少了VOC的释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铝塑复合膜中的铝箔层与CPP层、铝箔层与尼龙层、尼龙层与PET层之间结合的热熔胶,具体的涉及到一种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丙烯的热熔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铝塑复合膜均采用多层结构,其至少包括:内部热封层、中部铝箔层、外部尼龙保护层,或者更多层的结构,而外部热封层、内部铝箔层和外部尼龙保护层、以及其他的结构层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涂布胶水的方式进行粘合,但是在塑料表面或者在铝箔表面涂布液态胶的工艺较为复杂,且耗费的时间周期会比较长,假如一款铝塑复合膜仅仅只有内部热封层、中部铝箔层和外部尼龙保护层,那么其需要在铝箔层的一面涂布上液态胶,然后将尼龙层粘附在液态胶水上,并在60℃的环境下老固化6天,液态胶才能凝固,在铝箔层与尼龙层粘贴牢固后,需要在铝箔层的另外一面再涂布上液态胶水,然后将热封层粘附在液态胶水上,并在60℃的环境下老固化6天,液态胶完全凝固,热封层与铝箔层粘贴牢固,所以仅含有三层结构的铝塑复合膜将要经过12天的老固化才能完成成品制作,同时由于加工的周期比较长,所以良品率并不高。
再者,现在的铝塑复合膜为了达到更优的性能,其结构已经远远不至三层,采用液态胶来进行粘合,将会使得生产周期延长。同时生产周期延长,必然带来占库存严重,同时也会增加成本,且工艺复杂,良品率下降。
另外,液态胶中含有有机溶剂,所以在老固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VOC.对环境不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缩短铝塑复合膜的生产周期、减少铝塑复合膜的加工步骤、提升良品率、并减少VOC的释放,本发明提出一种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丙烯的热熔胶的制备方法,采用此方法制备出来的热熔胶,可以在加热融熔的状态下将铝塑复合膜的各层结构进行连接,并且在冷却后马来酸酐接枝的热熔胶即可固化,各膜层之间即可连接牢固。且采用热熔胶的方式将铝塑复合膜的各层之间进行粘贴,由于没有使用到有机溶剂,则减少了VOC的释放。
一种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丙烯的热熔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一、将引发剂与苯乙烯混合、溶解,配成含有引发剂的苯乙烯溶液;
二、将粘度调节剂添加到含有引发剂的苯乙烯溶液中,并进行搅拌混合;
三、将聚丙烯与马来酸酐搅拌形成混合物;
四、将聚丙烯与马来酸酐的混合物输入双螺杆挤出机,待其熔融后,将步骤二中含有粘度调节剂、引发剂的苯乙烯溶液在双螺杆挤出机的不同螺筒段连续计量输入,进行融熔接枝反应;
五、在融熔接枝反应后期,加入粘度调节剂,得到本发明的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丙烯的热熔胶。
融熔接枝反应中各物料的质量配比如下:
其中,聚丙烯为均聚聚丙烯或者共聚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聚丙烯可以为聚丙烯料粒,也可以是不含抗氧剂的聚丙烯粉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融达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融达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10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