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验用U型渗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7093.X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2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彩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陆艺 |
地址: | 30022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接口 承接口 渗透装置 橡胶垫圈 半透膜 实验用 口层 体内 活动连接 依次设置 可拆卸 内表面 内磨 外磨 清洗 | ||
本发明公开了实验用U型渗透装置,由第一L型管(1)、橡胶垫圈(5)、半透膜(6)和第二L型管(2)组成;第二L型管的左端端部为插接口(9),插接口(9)的内径大于第二L型管管体内径,且插接口的外表面设置有外磨口层;第一L型管的右端端部为承接口(10),承接口(10)的外径大于第一L型管管体外径,承接口的内径大于第一L型管管体内径,且承接口的内表面设置有内磨口层;在插接口内从里向外依次设置半透膜(6)和橡胶垫圈(5);插接口与承接口活动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安装简单、可拆卸、清洗和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实验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生物、化学等学科中有关渗透现象的相关实验,帮助实验者更好地理解渗透作用的实验用U型渗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渗透装置普遍由长颈漏斗和烧杯等玻璃器材简易组装而成,具体操作方法为在长颈漏斗口部扎上半透膜后倒置在装有溶液或水的烧杯中,然后在长颈漏斗下口端注入实验用试剂来完成渗透实验。在实际操作时,由于长颈漏斗口部直径较大,需要制作的半透膜面积较大,如果选用生物膜(如鸡蛋壳膜)作为半透膜的话,很难成功获得这么大面积的半透膜,即使有幸获得这么大面积的生物半透膜,将这种半透膜固定在长颈漏斗口部也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极易出现半透膜损坏、结扎不牢固等问题;如果选用市售的玻璃纸做半透膜的话,实验现象并不明显,往往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才能看到液面差,而且需要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足够大的浓度差才可能出现预期效果,抑或根本看不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因此,由于现实操作难度的问题,渗透实验并未真正走进学生的日常教学实验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学习的兴趣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验用U型渗透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实验用U型渗透装置,由第一L型管1、橡胶垫圈5、半透膜6和第二L型管2组成;第二L型管的左端端部为插接口9,插接口9的内径大于第二L型管管体内径,且插接口的外表面设置有外磨口层;第一L型管的右端端部为承接口10,承接口10的外径大于第一L型管管体外径,承接口的内径大于第一L型管管体内径,且承接口的内表面设置有内磨口层;在插接口内从里向外依次设置半透膜6和橡胶垫圈5;插接口与承接口活动连接。
优选地,在第一L型管的竖管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刻度线7,在第二L型管的竖管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刻度线8,第一刻度线和第二刻度线等高。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安装简单、可拆卸、清洗和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验用U型渗透装置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验用U型渗透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验用U型渗透装置,见图1和图2,由第一L型管1、橡胶垫圈5、半透膜6和第二L型管2组成;第二L型管的左端端部为插接口9,插接口9的内径大于第二L型管管体内径,且插接口的外表面设置有外磨口层;第一L型管的右端端部为承接口10,承接口10的外径大于第一L型管管体外径,承接口的内径大于第一L型管管体内径,且承接口的内表面设置有内磨口层;在插接口内从里向外依次设置半透膜6和橡胶垫圈5;插接口与承接口活动连接。
优选地,在第一L型管的竖管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刻度线7,在第二L型管的竖管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刻度线8,第一刻度线和第二刻度线等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未经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70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