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频叠加谐波电压下的电树枝特性测试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7066.2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7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韩涛;杜伯学;朱闻博;苏金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子文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树枝 叠加 谐波电压 特性测试装置 相位选择装置 叠加装置 工频电源 工频谐波 老化实验 谐波电源 工频 加速老化试验 交流高压电源 被测试样 电缆绝缘 发生装置 复合电压 工频电压 老化装置 内部电压 耦合电容 次谐波 接地板 针电极 电阻 可调 电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频叠加谐波电压下的电树枝特性测试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工频电源、谐波电源、工频谐波叠加装置、相位选择装置及电树枝老化实验装置,工频电源为50Hz交流高压电源,幅值为1至100kV,所述谐波电源为3、5、7、9次谐波发生装置,电压为1至100kV可调,工频谐波叠加装置由保护电阻和耦合电容组成,可实现工频电压与谐波电压的叠加从而产生复合电压,相位选择装置可选择两种电压开始叠加的相位;电树枝老化装置为电树枝老化实验平台,可实现电树枝加速老化试验,由针电极、被测试样和接地板组成。通过本装置可实现两种电压的真实叠加,更接近工程实际,可有效反映电缆内部电压情况,为电缆绝缘设计及运行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绝缘材料在工频及谐波共同作用条件下的电树枝特性的研究领域,具体是一种工频叠加谐波电压下的电树枝特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高压电缆是电网发展的重心之一,尤其在城市电网建设中,高压电缆的使用量逐年增加,有效解决了城市供电问题且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由于不同绝缘材料介电常数的差异导致绝缘内部电场易产生畸变且制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绝缘缺陷,极易引发绝缘老化。电缆绝缘的老化是逐步累积发展的,目前工艺水平下,电树枝生长是导致绝缘老化甚至击穿的主要原因。电树枝是绝缘材料中由于局部放电引起的微米级放电通道,多由绝缘材料内的气隙、杂质、不规则形状等引起,可能引发完全或不完全击穿,严重影响电缆输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在交流电树枝研究中,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个模型,而这些模型多数依赖于工频(50Hz)电压下的电树枝实验。在实际的运行工况下,电缆线路中存在大量的谐波,这些谐波电压会叠加于工频电压之上,共同作用于电缆绝缘,使线路电压急剧变化并导致电场畸变加剧。而目前国内外鲜有对工频-谐波叠加复合场下电树枝的研究,其起始、生长机理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电缆技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工频叠加谐波电压下的电树枝特性测试装置及方法,利用工频电压与谐波电压的耦合,使两种电压共同施加于被测试样,产生工频-谐波复合场,检测此电场下电缆绝缘的电树枝特性,较之已有测试方案,实现了两种电压的真实叠加,更接近工程实际,可有效反映电缆内部电压情况,为电缆绝缘设计及运行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工频叠加谐波电压下的电树枝特性测试装置,包括工频电源、谐波电源、工频谐波叠加装置、相位选择装置及电树枝老化实验装置,所述工频电源为50Hz交流高压电源,幅值为1至100kV,所述谐波电源为3、5、7、9次谐波发生装置,电压为1至100kV可调,所述工频谐波叠加装置由保护电阻和耦合电容组成,可实现工频电压与谐波电压的叠加从而产生复合电压,所述相位选择装置可选择两种电压开始叠加的相位;所述电树枝老化装置为电树枝老化实验平台,可实现电树枝加速老化试验,由针电极、被测试样和接地板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相位选择装置的相位调节范围为0°到360°;所述电树枝老化实验装置可用于任一绝缘材料的电树枝老化实验。
进一步的,所述工频电源和谐波电源均设有电压放大器。
一种工频叠加谐波电压下的电树枝特性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针电极预置于被测试样内,置于接地板上并连接电源线及接地线,针电极与接地板的距离为2-4mm;
2)调节工频电源至设定值;
3)调节谐波电源至设定值;
4)通过相位选择装置设定开始叠加的相位并使两种高压信号进行叠加;
5)观测是否有电树枝生成并记录电树枝形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70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