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流控检测电路、系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6918.6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9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鹏;王海生;丁小梁;韩艳玲;张平;曹学友;郑智仁;王佳斌;李扬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22 | 分类号: | G01N2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柴亮;张天舒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流控 检测 电路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流控检测电路、系统、方法,属于微流控技术领域,其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微流控检测技术信噪比低、检测精度差的问题。本发明的微流控检测电路包括:检测电容,其第一端与第一电压端连接;写入模块,其与第二电压端和所述检测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压端的信号写入检测电容的第二端;分压模块,其与所述检测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对所述检测电容的第二端进行分压;读取模块,其与所述分压模块连接,用于读取经所述分压模块分压后的检测电容的第二端的电信号,所述电信号体现检测电容的电容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流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控检测电路、系统、方法。
背景技术
微流控技术是指对液滴式的微小流体进行控制的技术,其被广泛用于化学、医学等领域中。例如,微流控技术可用于控制两个液滴沿希望的轨迹移动,从而在希望的位置相遇并发生反应。
显然,要使液滴按照希望的轨迹移动,则必须先检测出液滴当前的位置,但现有的微流控检测技术的信噪比低,检测精度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微流控检测技术信噪比低、检测精度差的问题,提供一种信噪比高,检测精度的好的微流控检测电路、系统、方法。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流控检测电路,其包括:
检测电容,其第一端与第一电压端连接;
写入模块,其与第二电压端和所述检测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压端的信号写入所述检测电容的第二端;
分压模块,其与所述检测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对所述检测电容的第二端进行分压;
读取模块,其与所述分压模块连接,用于读取经所述分压模块分压后的检测电容的第二端的电信号,所述电信号体现所述检测电容的电容值。
优选的,所述分压模块包括:
第一晶体管,其栅极与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一极与所述检测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极与所述读取模块连接;
分压电容,其第一端与第三电压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读取模块以及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
优选的,所述读取模块包括:
第二晶体管,其栅极与第二控制端连接,第一极与所述分压模块电连接,第二极与读取端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读取模块还包括:
第三晶体管,其栅极与所述分压模块连接,第一极与第四电压端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
且,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还与恒流源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写入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其栅极与第三控制端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二电压端连接,第二极与所述检测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压模块包括:
第一晶体管,其栅极与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一极与所述检测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分压电容,其第一端与第三电压端连接,第二端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
所述读取模块包括:
第三晶体管,其栅极与所述分压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极与第四电压端连接;
第二晶体管,其栅极与第二控制端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第二极与读取端和恒流源端连接;
所述写入模块包括:
第四晶体管,其栅极与第三控制端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二电压端连接,第二极与所述检测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69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