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刀组结构及内锅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4421.0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5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柯伯彬;易志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7/00 | 分类号: | B23B27/00;B23B29/04;B23B29/02;B23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邹秋爽 |
地址: | 31201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刀组结构及内锅的加工方法。其中,刀组结构包括:刀头,用于加工待加工件的壁面,刀头与壁面抵接接触;弹性控制组件,向刀头施加朝向待加工件的作用力,以使刀头能够根据壁面形状改变位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工作业成本高、产能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锅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刀组结构及内锅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压力锅或电饭煲的内锅的外壁车一刀工序(车削工序)需熟练技工纯手工作业。由于无法解决内锅形状和尺寸不稳定带来的同心度问题,会导致车的壁厚不均,最终未能实施自动化。
而上述的纯手工作业有多种弊端。具体来说,手工作业为高危、高强度岗位,环境脏乱差污染严重,有重大事故和职业病隐患。岗位招工难,培训难,制造成本高,人均小时产能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刀组结构及内锅的加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工作业成本高、产能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刀组结构,包括:刀头,用于加工待加工件的壁面,刀头与壁面抵接接触;弹性控制组件,向刀头施加朝向待加工件的作用力,以使刀头能够根据壁面形状改变位置。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待加工件的壁面会出现高低不平或者不是整圆的情况,由于弹性控制组件的设置,刀头能随着壁面变形即时浮动。当刀头在加工时如果遇到面壁凸出的位置,刀头可以后退,当刀头在加工时如果遇到壁面内凹的位置,刀头可以前进。因此,弹性控制组件能够向刀头施加变化的作用力,以使刀头的位置根据壁面的形状改变,自动实时进退刀。这样,刀头作用于待加工件上的车削力可以保持基本恒定,确保车削壁面后的待加工件的壁厚比较均匀。
进一步地,弹性控制组件包括:基体;传动件,可转动地或者可沿直线移动地设置在基体上,刀头连接在传动件上;施力件,向传动件施加作用力。
进一步地,施力件包括:第一施力件,第一施力件向传动件施加朝向待加工件的作用力;第二施力件,第二施力件向传动件施加远离待加工件的作用力,其中,第一施力件施加的作用力大于第二施力件施加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基体包括第一通孔,传动件包括滑杆,刀头连接在滑杆上,滑杆穿设在第一通孔内并能够沿第一通孔的轴向移动,第一施力件包括第一弹簧,滑杆上设置有第一端盖,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基体和第一端盖配合,第一弹簧向第一端盖施加朝向待加工件的作用力,第二施力件向滑杆施加远离待加工件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第一通孔为第一阶梯孔,第一通孔包括相互连通的小径段和大径段,滑杆穿设在小径段内,第二施力件设置在大径段内,第二施力件包括第二弹簧、连接杆以及第二端盖,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滑杆连接,第二端盖设置在连接杆的第二端,第二弹簧套设在连接杆外,并且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通孔的台阶面和第二端盖配合,第二弹簧向第二端盖施加远离待加工件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第二施力件还包括垫片,垫片上设置有供连接杆通过的第二通孔,垫片设置在第一通孔的台阶面和第二弹簧的一端之间。
进一步地,基体内设置有弹簧容纳孔,第一弹簧设置在弹簧容纳孔内,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弹簧容纳孔的端壁接触。
进一步地,第二施力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接头,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一接头与滑杆连接。
进一步地,基体为支架,传动件包括可枢转地连接在支架上的摆动臂,刀头连接在摆动臂的第一端上,第一施力件和第二施力件均与摆动臂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施力件包括第二气缸及第二接头,第二气缸的第一端与支架铰接,第二接头与摆动臂铰接连接,第二气缸的第二端与第二接头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44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