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型PC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2920.6 | 申请日: | 2018-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0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强健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海纳川塑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51/04;C08K5/3445;C08K5/523;C08K5/5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2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型 生产工艺 间苯二酚二苯基磷酸酯 葫芦脲 复配 阻燃复合材料 聚碳酸酯 热稳定性 熔融共混 无卤阻燃 阻燃体系 残炭率 称量 改性 压片 阻燃 剪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型PC的生产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原材料的选取;S2、原材料的干燥;S3、原材料的称量与混合;S4、原材料熔融共混;S5、压片剪裁制得产品。本发明与常规阻燃型PC的生产工艺相比,采用间苯二酚二苯基磷酸酯(RDP)复配葫芦脲(CB[6])对聚碳酸酯(PC)进行无卤阻燃改性,阻燃效果最好,由于间苯二酚二苯基磷酸酯(RDP)复配葫芦脲(CB[6])阻燃体系的加入改善了PC热稳定性,提高了阻燃复合材料的残炭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碳酸酯制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阻燃型PC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PC)为无色透明,具有耐热,抗冲击,阻燃的性能,普通使用温度内都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但不耐紫外光。同性能接近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比,聚碳酸酯的耐冲击性能好,折射率高,加工性能好,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无定性热塑性材料。阻燃PC的阻燃原理就是催化PC在燃烧时的成炭,从而达成阻燃的目的。
PC 由于具有优良的透光性、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良好的冲击韧性、抗蠕变性、电绝缘性、耐候性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在电子、汽车、建筑等各个领域,成为工程塑料中发展最快的品种,因此受到世界各工业大国的广泛关注虽然PC的阻燃性能相对于普通高分子材料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当其应用于一些阻燃要求较高的领域,如电子电器产品、交通和建筑材料,阻燃性能仍显不足,且燃烧产生的熔滴易引燃附近的材料,因此阻燃PC 的开发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型PC的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阻燃型PC的生产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材料的选取:所述原材料包括葫芦脲(CB[6])、间苯二酚二苯基磷酸酯(RDP)、聚碳酸酯(PC)、有机硅聚碳酸酯、润滑剂、抗氧剂和抗冲击改性剂;
S2、原材料的干燥:将葫芦脲(CB[6])、间苯二酚二苯基磷酸酯(RDP)和聚碳酸酯(PC)置于鼓风干燥箱中干燥;
S3、原材料的称量与混合:将葫芦脲(CB[6])、间苯二酚二苯基磷酸酯(RDP)、聚碳酸酯(PC)、有机硅聚碳酸酯、润滑剂、抗氧剂和抗冲击改性剂七种原材料分别置于电子计重器进行称量,将称量后的原材料放置于搅拌罐中,搅拌均匀;
S4、原材料熔融共混:将称量后的原材料放入转矩流变仪机组熔融共混;
S5、压片剪裁制得产品:将步骤S4中熔融共混好的物料送入平板模压机压制成片材,使用标准模具剪裁样片,即得阻燃型PC。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润滑剂为硅氧烷类润滑剂,所述抗氧剂为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中的三亚磷酸酯,所述抗冲击改性剂为MBS树脂。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鼓风干燥箱的干燥温度为120℃,干燥时间为2h。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葫芦脲(CB[6])、间苯二酚二苯基磷酸酯(RDP)、聚碳酸酯(PC)有机硅聚碳酸酯、润滑剂、抗氧剂和抗冲击改性剂七种原材料的质量比为2:6:92:18:0.1-0.5:0.1-0.5:1-3。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转矩流变仪机组的熔融温度为225-240℃。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平板模压机的加工温度为225-2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与常规阻燃型PC的生产工艺相比,采用间苯二酚二苯基磷酸酯(RDP) 复配葫芦脲(CB[6])对聚碳酸酯(PC) 进行无卤阻燃改性,阻燃效果最好,由于间苯二酚二苯基磷酸酯(RDP) 复配葫芦脲(CB[6])阻燃体系的加入改善了PC 热稳定性,提高了阻燃复合材料的残炭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海纳川塑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海纳川塑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29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