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辐射制冷的冷却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2588.3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7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杨荣贵;尹晓波;谭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3/00 | 分类号: | F25B23/00;F25B4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梁炎芳;谢亮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辐射制冷 制冷池 辐射制冷装置 电动截止阀 冷却水系统 透明高分子 玻璃微珠 缓冲装置 控制系统 薄膜 注水 缓冲温度传感器 制冷温度传感器 传热基板 耗电设备 无缝衔接 控制器 缓冲罐 缓冲液 水制冷 无动力 制冷液 进液 适配 制冷 背离 体内 覆盖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辐射制冷的冷却水系统,包括:注水缓冲装置、辐射制冷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注水缓冲装置包括缓冲罐和进液电动截止阀;辐射制冷装置包括:出液电动截止阀、制冷池以及与所述制冷池适配的制冷盖;所述传热基板背离所述制冷池的一面覆盖有一层辐射制冷薄膜,所述辐射制冷薄膜由透明高分子基体和嵌于透明高分子基体内的玻璃微珠组成,所述玻璃微珠为SiO2、TiO2、SiC和SiS2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缓冲液位计、缓冲温度传感器、制冷液位计和制冷温度传感器。本发明技术方案旨在设计一套可以与外在条件无缝衔接,无动力耗电设备,实现全天候水制冷放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水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辐射制冷的冷却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冷却水的节能方法和装置,主要采用泵、风机等强化与空气的换热效果,或者凉水塔;这两种方式达到强化传热与节能的目的。适用于单一的开式、闭式系统,难以与外在条件进行无缝衔接;而且能耗也不低。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利用辐射制冷的冷却水系统,旨在设计一套可以与外在条件无缝衔接,无动力耗电设备,实现全天候水制冷放的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利用辐射制冷的冷却水系统,包括:注水缓冲装置、辐射制冷装置和控制系统;
所述注水缓冲装置包括缓冲罐和进液电动截止阀,所述缓冲罐的罐体一侧开设有一出液口,所述进液电动截止阀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出液口连接;
辐射制冷装置包括:出液电动截止阀、制冷池以及与所述制冷池适配的制冷盖,所述制冷池的侧壁上开设有制冷进口和制冷出口,所述制冷进口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液电动截止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制冷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出液电动截止阀连接;所述制冷盖包括传热基板,所述传热基板背离所述制冷池的一面覆盖有一层辐射制冷薄膜,所述辐射制冷薄膜由透明高分子基体和嵌于透明高分子基体内的玻璃微珠组成,所述玻璃微珠为SiO2、TiO2、SiC和SiS2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缓冲液位计、缓冲温度传感器、制冷液位计和制冷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缓冲液位计、所述缓冲温度传感器、所述制冷液位计和所述制冷温度传感器控制连接;所述缓冲液位计和所述缓冲温度传感器设置与所述缓冲罐内,所述制冷液位计和所述制冷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制冷池内。
优选地,所述辐射制冷薄膜朝向所述传热基板的一面涂布有一层反射金属。
优选地,所述反射金属为Ag或Al。
优选地,所述传热基板背离所述辐射制冷薄膜的一面开设有若干波浪型凹槽。
优选地,所述传热基板的板材为钢、铝或者铜。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传热基板与制冷池中的水进行接触导热,传热基板背离制冷池一面覆盖有辐射制冷薄膜,辐射制冷薄膜实现无电力等能源消耗的被动式降温效果;同时通过控制系统对制冷池和缓冲罐内的水温和水位进行检测,从而对制冷池中的进水和出水进行控制,实现了薄膜全天候、进水与出水动态情况下的平稳运行,受外界影响小;最大程度上提高制冷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25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