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V型横卧式中华蜜蜂蜂箱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1861.0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2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付中民;刘彩珍;郭睿;陈大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47/00 | 分类号: | A01K47/00;A01K47/02;A01K47/04;A01K47/06;A01K49/00;B32B37/06;B32B38/00;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吴志龙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中华 蜜蜂 蜂箱 及其 制造 方法 使用方法 | ||
1.一种制造V型横卧式中华蜜蜂蜂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横卧式中华蜜蜂蜂箱包括底板及对称固定于底板两侧且由下至上向外侧倾斜的前后面板,所述底板及前后面板的两端具有与前后面板可拆连接的活动侧板,所述前后面板顶端外侧具有固定杆,所述前后面板顶部内侧具有凹槽形成L状的框受结构,所述框受结构上架设有巢框及隔王栅,所述前后面板与底板为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
巢框包括架于框受结构上的横梁,所述横梁下方具有梯状框架,所述梯状框架下部窄上部大;
所述隔王栅包括架于前后面板框受结构上的横杆,所述横杆上沿与前后面板上沿平齐,所述横杆下方固定有上大下小的梯形框架,所述梯形框架内安装阻隔蜂王通过的栏栅,所述梯形框架的边缘与前后面板及底板内壁贴合;
所述活动侧板朝向前后面板的一端具有卡扣,所述前后面板外侧面具有与卡扣配合的凹槽,利用卡扣配合能够方便地实现对活动侧板与前后面板的配合固定;
所述巢框内具有巢础,所述巢础包括蜂蜡面板及嵌于蜂蜡面板内的织网,所述蜂蜡面板的两侧面均匀布设有由菱形凸起片构成的六角形蜜蜂巢房房基,所述织网由多层网状织物构成,所述网状织物由交错的织线构成,相邻的网状织物的织线错位设置;
所述前后面板底部与底板交接处具有供蜜蜂进出的巢门结构;
所述巢础包括蜂蜡面板及嵌于蜂蜡面板内的织网,所述蜂蜡面板的两侧面均匀布设有由菱形凸起片构成的六角形蜜蜂巢房房基,所述巢础的制造利用一种织网加芯巢础制造装置,所述织网加芯巢础制造装置包括缠绕有织网的织网滚筒、位于织网滚筒上方及下方各设置有分别成型上部蜂蜡面层及下部蜂蜡面层的的第一蜂蜡滚筒及第二蜂蜡滚筒,所述织网滚筒的后侧设置有在蜂蜡面层辊压形成六角形蜜蜂巢房房基的一对轧辊,所述轧辊外表面具有凸模,所述织网滚筒的两侧还具有缠绕有条状蜂蜡水平横置的边料滚筒,所述轧辊与织网滚筒之间还设置有使第一蜂蜡滚筒、第二蜂蜡滚筒及边料滚筒导出的蜂蜡热熔以将织网包裹在蜂蜡中部的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中空截面呈矩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电热丝;所述轧辊的后侧还具有用于缠绕加工完成巢础的收料滚筒;
制造时,利用收料滚筒的牵引将第一蜂蜡滚筒、第二蜂蜡滚筒及两个边料滚筒上的蜂蜡牵引进入成型模具内,利用电热丝加热壳体从而使第一蜂蜡滚筒、第二蜂蜡滚筒及两个边料滚筒上的蜂蜡的接触面融化闭合,所述电热丝设置于壳体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两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V型横卧式中华蜜蜂蜂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前后面板与底板为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前后面板由下至上向外侧倾斜使蜂箱截面呈V形,前后面板顶部内侧具有凹槽形成L状的框受结构,将巢础直接钉到梯形框架上,前后面板与底板交接处根据需要开具供蜜蜂进出的巢门结构,之后将带有巢础的巢框及隔王栅架设在前后面板上方的框受结构上, 将活动侧板固定在梯形框架的两侧使梯形框架两侧封闭;
不使用时,拆除活动侧板并将多个V状蜂箱堆叠。
3.一种V型横卧式中华蜜蜂蜂箱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横卧式中华蜜蜂蜂箱包括底板及对称固定于底板两侧且由下至上向外侧倾斜的前后面板,所述底板及前后面板的两端具有与前后面板可拆连接的活动侧板,所述前后面板顶端外侧具有固定杆,所述前后面板顶部内侧具有凹槽形成L状的框受结构,所述框受结构上架设有巢框及隔王栅,所述前后面板与底板为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
巢框包括架于框受结构上的横梁,所述横梁下方具有梯状框架,所述梯状框架下部窄上部大;
所述隔王栅包括架于前后面板框受结构上的横杆,所述横杆上沿与前后面板上沿平齐,所述横杆下方固定有上大下小的梯形框架,所述梯形框架内安装阻隔蜂王通过的栏栅,所述梯形框架的边缘与前后面板及底板内壁贴合;
所述活动侧板朝向前后面板的一端具有卡扣,所述前后面板外侧面具有与卡扣配合的凹槽,利用卡扣配合能够方便地实现对活动侧板与前后面板的配合固定;
所述巢框内具有巢础,所述巢础包括蜂蜡面板及嵌于蜂蜡面板内的织网,所述蜂蜡面板的两侧面均匀布设有由菱形凸起片构成的六角形蜜蜂巢房房基,所述织网由多层网状织物构成,所述网状织物由交错的织线构成,相邻的网状织物的织线错位设置;
所述前后面板底部与底板交接处具有供蜜蜂进出的巢门结构;
利用框受结构上架设的隔王栅将V型横卧式中华蜜蜂蜂箱分隔为若干个养殖区,各个所述养殖区内根据蜂群状况插入若干梯形巢框,各个所述养殖区内根据养蜂生产目标不同进行不同蜂群配置:
越冬期间将多个蜂群放入连续各区域内,使蜂群间相互保温,便于蜂群越冬,也便于饲养管理;冬季蜂群在箱体内结团时成近似球形,因蜂箱巢脾为梯形结构与蜂团截面形状相近,这更加有利于蜂团的整体保温;
春繁阶段,将多个蜂群连续放入各个区域内,工蜂各区域内相互贯通,蜂王被隔王栅阻隔在各个区域内,由于多个蜂王共处于一个蜂箱内,蜂王气味相互贯通,控制较大群势而不出现分蜂热,避免出现过早分群而使蜂群弱小难以抵御春季气温的剧烈波动;
生产季节将蜂王控制在较小的区域内,蜂箱内大部分空间放置用于蜂蜜生产的巢脾,因蜜脾上无蜜蜂子脾,增多了蜂蜜的存贮空间,既增加蜂蜜产量,同时又避免在分离蜜脾时对子脾的伤害;此外,繁殖区与生产区隔离开来后生产出的蜂蜜更加纯净,也大大提高了蜂蜜的品质;
培育或是更换蜂王时,在蜂箱一角隔离出一个小的区域进行蜂王培育,蜂王培育期间对正常养蜂生产基本无影响;因新蜂王培育期间与原群共处一个箱体内,其蜂王气味与原群相互贯通,新蜂王培育成功后直接放回原群而取代老蜂王,从而避免新蜂王介入的麻烦及风险;此外,新蜂王培育期间新老蜂王相互隔开,老蜂王仍在原区域内产卵繁殖,不会出现蜂群断子阶段而更有利于蜂群的发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186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泥鸭蛋的表面黄泥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蜂箱箱体板拼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