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含钛高炉渣生产金红石的改性剂以及采用含钛高炉渣制造人造金红石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1433.8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8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裕;谢建国;廖继安;张小平;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星明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23/07 | 分类号: | C01G23/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覃蛟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钛高炉渣 金红石 人造金红石 金红石相 改性剂 金红石型钛白粉 粒度分布 富集 凝渣 预留 冶金技术领域 导向作用 含氧气体 回收利用 节能环保 温度条件 制备过程 析出 研磨 低价态 四价钛 破碎 制造 筛选 回收 生产 转化 | ||
一种采用含钛高炉渣生产金红石的改性剂,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其包括金红石相预留物,在金红石制备过程中,金红石相预留物可以作为钛富集的中心,使钛更好更迅速地富集到金红石相中,形成粒度分布较为集中,品质较高的金红石。一种采用含钛高炉渣制造人造金红石的方法,其先将含钛高炉渣与金红石型钛白粉混合,金红石型钛白粉起到导向作用,然后在1500‑1700℃的温度条件下通入含氧气体进行氧化,将低价态钛转化为四价钛,然后在上述改性剂的作用下降温结晶析出,得到粒度分布集中的金红石相凝渣,在将此凝渣破碎、研磨筛选得到人造金红石。同时,该方法能够充分回收利用含钛高炉渣中的钛,回收方法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采用含钛高炉渣生产金红石的改性剂以及采用含钛高炉渣制造人造金红石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攀西地区和承德地区蕴含着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其共生的储量约占全国钛总储量的90.54%。在目前的生产流程中约53%的钛经选矿后进入钒钛磁铁精矿,经高炉冶炼后,钛几乎全部进入渣相,形成含钛的高炉渣,造成大量的含钛高炉渣堆积,不仅浪费宝贵的钛资源,而且污染环境。
天然的金红石的主要化学组成为TiO2,一般TiO2含量介于93.5%—98.5%,主要产地集中在澳大利亚、南非等国。金红石是优质的钛工业原料,但随着钛工业的飞速发展,金红石资源有日趋枯竭的趋势,于是人们就利用钛精矿或钛渣经过人为处理后获得含钛品位较高的物料,即“人造金红石”,它是一种人为的富钛料,含钛量(TiO2计) 一般大于85%。人造金红石被用于氯化法生产钛白粉和金属钛,也可以作为制造电焊条和冶金原料等,是优质的钛工业原料。
但是,现有方法制备的金红石存在着粒度分布不够集中,粒径偏小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含钛高炉渣生产金红石的改性剂,其能够以金红石相预留物作为富集点,使含钛高炉渣中的钛组分更好地富集到金红石相中。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含钛高炉渣制造人造金红石的方法,其能将现有废弃的含钛高炉渣加以利用用于制造粒度集中的人造金红石。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采用含钛高炉渣生产金红石的改性剂,其包括金红石相预留物,且金红石相预留物的用量为含钛高炉渣用量的5%~10%。
一种采用含钛高炉渣制造人造金红石的方法,其包括:
将温度为1500~1700℃混合有金红石型钛白粉的含钛高炉熔渣采用含氧气体对其进行氧化处理,然后向氧化处理后的含钛高炉熔渣中加入改性剂后降温得凝渣,改性剂包括金红石相预留物,且金红石相预留物的用量为含钛高炉渣用量的5%~10%;
将凝渣经破碎、研磨后进行重选得到人造金红石。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用含钛高炉渣生产金红石的改性剂,其包括金红石相预留物,在金红石制备过程中,金红石相预留物可以作为钛富集的中心,使钛更好更迅速地富集到金红石相中,形成粒度分布较为集中,品质较高的金红石。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含钛高炉渣制造人造金红石的方法,其先将含钛高炉渣与金红石型钛白粉混合,金红石型钛白粉起到导向作用,然后在1500-1700℃的温度条件下通入含氧气体进行氧化,将低价态钛转化为四价钛,然后在上述改性剂的作用下降温结晶析出,得到粒度分布集中的金红石相凝渣,在将此凝渣破碎、研磨筛选得到人造金红石。同时,该方法能够充分回收利用含钛高炉渣中的钛,回收方法节能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星明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星明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14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