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导流水处理装置、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0573.3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8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郝爱民;井芹宁;藤井忠幸;赵敏;郑向勇;杨开满;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苍南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杨勋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柱筒 空心管 流水处理装置 进水管 溶解氧 水处理系统 水质溶解氧 抽水机 排水管 被处理水 底层水质 开口设置 双层结构 大气泡 导入柱 进气管 水混合 水处理 侧壁 送入 贯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导流水处理装置,它包括柱筒,所述的柱筒内设有两端成开口设置的空心管,所述的空心管上设有贯穿柱筒侧壁的进气管,所述柱筒的一端设有排水管,在另一端上设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的第一进水管上连接有抽水机。故本装置通过将柱筒设为双层结构,并将气体导入柱筒的内部结构即空心管与被处理的水混合改善溶解氧,同时利用形成的大气泡引导被处理的水形成水流,将其送入被处理水的底层,从而使得本发明改善底层溶解氧效果好。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和一种水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法同时改善底层水质或者表层水质溶解氧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导流水处理装置、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逐渐成为一个影响社会民生的重大环境问题,能引起水质恶化,破坏生态环境。其主要问题是底层溶解氧过少。目前针对这个问题往往采用曝气来进行,并往往借助如下方法实现:
鼓风机曝气:使用具有一定风量和压力的鼓风机利用连接输送管道,将空气通过微孔散气盘(或微孔散气管)强制加入到污水池中,使池内污水与空气充分接触。
表面曝气:是利用马达直接带动轴流式叶轮,将废水由导管经导水板向四周喷出并形成一薄片(或水滴状)的水幕,在飞行途中和空气接触形成水滴,在落下时撞击液面,液面产生乱流及大量的气泡,使水中含氧增加。
潜水射流曝气:曝气设计专用水泵,进气导管、喷嘴座、混气室、扩散管所组成,水流经连接于泵出口之喷嘴座高速射入混气室,空气由进气导管引导至混气室与水流结合,经扩散管排出. 也称射流曝气机。
沉水式曝气:利用马达直接传动叶轮之旋转来造成离心力,使附近的低压吸进水流,同时,叶轮进口处也制造真空以吸入空气,在混气室中,这些空气与水混合之后由离心力作用急速排出,称之为沉水式曝气机。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159340U)它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中的曝气装置,它包括:微孔曝气头、曝气池底、曝气管、曝气池、曝气阀、曝气池壁、微孔,微孔曝气头位于曝气池中,微孔曝气头连接曝气管,曝气管横穿曝气池壁;曝气管上装有曝气阀;微孔曝气头有微孔。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是将空气直接通到底层水,使空气气泡通过液体扩散,底层溶解氧改善效果不好。
另外富营养化后的水域中表层水和底层水的溶解氧值其实的不同的。虽然底层水是贫氧状态,但是表层水由于水藻类的光合作用中溶解氧值其实是过饱和的状态。现有的改善底层溶解氧的水处理系统和水处理方法,都是只针对底层水质或者表层水质进行处理,并没有考虑并利用到这一自然现象,造成效率低下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导流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底层溶解氧改善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空气导流水处理装置,包括柱筒,所述的柱筒内设有两端成开口设置的空心管,所述的空心管上设有贯穿柱筒侧壁的进气管,所述柱筒的一端设有伸入被处理水底层的排水管,在另一端上设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的第一进水管上连接有抽水机。
其中,排水管可伸入伸入被处理水底层,抽水机用于吸取被处理水的底层水。在实际处理液体时,首先启动抽水机将被处理水的底层水抽上来经第一进水管送入柱筒内,底层水向前流动并进入空心管;再打开进气管将气体送入空心管,由于气体进入空心管形成大的气泡,并自然形成负压,产生推力,使得在空心管内的水自然往前冲,形成导流;最后经混和后的水流通过排水管进入被处理水的底层。故本装置通过将柱筒设为双层结构,并将气体导入柱筒的内部结构即空心管与被处理的水混合改善溶解氧,同时利用形成的大气泡引导被处理的水形成水流,将其送入被处理水的底层,从而使得本发明改善底层溶解氧效果好,有利于改善水质,避免水体中的厌氧菌快速繁殖,避免有机物因腐败而使水体变黑、发臭。
作为优选,所述柱筒的一端且靠近第一进水管处连接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的第二进水管上连接有水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苍南研究院,未经温州大学苍南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05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