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散热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58889.9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1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尚 |
地址: | 450018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箱数据中心 空调 散热装置 散热 室外 第一温度传感器 大小调节 费用开支 工作路径 节省资源 数据中心 温度反馈 运行费用 制冷功耗 发热源 冷通道 热通道 排出 分段 运算 冷空气 自然资源 转换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散热装置,通过利用第一温度传感器将室外温度反馈给自然冷却部分和空调部分,再由自然冷却部分和空调部分的初步运算,确定工作路径,进一步的将发热源内的热量通过热通道排出,经过自然冷却部分或空调部分的转换,再由冷通道输入,实现散热,有效的利用了自然资源,提高对冷空气的利用率,降低数据中心的制冷功耗,降低PUE,节省了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采用该装置的方法,采取分段散热,可根据室外温度的大小调节自然冷却部分和空调部分的开关,保证集装箱数据中心良好的工作环境,节省资源,减少费用开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散热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集装箱数据中心是一个可作为数据中心构建的标准模块,将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等IT设施都设计到一个集装箱中。随着电子信息行业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的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目前数据中心在加强基础管理的同时,为维持恒定的室内温度需要全年为之降温,由此带来巨额的耗电量及电费。据统计,在数据中心机房中制冷空调设备的耗能约占总体耗能的40%;为适应数据中心绿色节能的趋势,又结合我国华北、西北及东北等地区,室外气温较低的天数占全年的百分比较多,利用这一自然条件来减少数据中心的能耗,既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也为热管技术开辟了全新的应用领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散热装置及方法,该散热装置根据外界温度,实现自然冷却和空调的随时转换,有效的利用了自然资源,节省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
基于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散热装置,包括自然冷却部分、空调部分、热通道、冷通道、发热源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发热源的两侧设为热通道和冷通道,所述自然冷却部分和空调部分的两侧均连通于热通道和冷通道,且所述自然冷却部分和空调部分均与第一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监测室外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集装箱数据中心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部分包括内机和第一冷凝器,所述内机设于靠近发热源处,且内机和第一冷凝器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器与外界连通;
所述自然冷却部分包括第二冷凝器、蒸发器、回风管和送风管,所述第二冷凝器连通于蒸发器上方,所述回风管和送风管分别位于自然冷却部分的两侧,且所述回风管与热通道连通,所述送风管与冷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冷凝器和蒸发器通过铜管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回风管和送风管上均设有可调节风口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四周围有网门,所述热通道、冷通道、发热源和内机四周围有密封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源内部设有用于隔离冷、热通道的推拉门。
进一步的,所述冷通道和热通道内均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自然冷却部分和空调部分均设有控制器,且各所述控制器均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散热方法,采用上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散热装置,
a.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外温度高于25℃时,将温度值反馈至各所述控制器,各所述控制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作对比,所述自然冷却部分关闭,所述空调部分开启;
b.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外温度为10℃-25℃时,各所述控制器重复a操作步骤,所述自然冷却部分和空调部分同时开启;
c.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外温度低于10℃时,各所述控制器重复a操作步骤,所述自然冷却部分开启,所述空调部分关闭。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88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