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裂陶瓷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57163.3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9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邢伟;黄春红;李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汇众森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4 | 分类号: | C04B35/64;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智汇聚晨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09 | 代理人: | 张艳梅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合剂 陶瓷 细沙 草木灰 界面剂 防裂 突跳式温控器 数字电子式 温度控制器 烘干处理 数字量化 双金属片 温控装置 艺术加工 原料添加 常规的 防裂性 灵敏度 再利用 拉坯 练泥 烧窑 定型 分段 加工 直观 增设 融合 监测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裂陶瓷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首先进行练泥处理;b.待步骤a完成后烘干处理;c.待步骤b完成后,再分段拉坯;d.待步骤c完成后,再通过使用粘合剂、界面剂、细沙、草木灰等;e.待步骤d完成后,再利用温控装置来对升温速率进行监测;f.待步骤e完成后,再进行定型;g.待步骤f完成后,再进行艺术加工;h.待步骤g完成后,进行烧窑。通过在常规的原料添加的基础上,进行粘合剂、界面剂、细沙、草木灰的添加,增加了陶瓷自身的融合防裂性,通过增设双金属片突跳式温控器设定时迅速动作,配合数字电子式温度控制器的数字量化控制达到的精确度高、灵敏度好、直观、操作方便等效果,增加了对升温速率的控制,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加工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裂陶瓷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是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古人称陶瓷为瓯。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目前,现有的陶瓷制品使用过程中,可对配合日常生活使用,但是在实际使用中,陶瓷的防裂性较低,会在烧制或使用时,都会造成陶瓷的开裂,降低了使用寿命和品相,不便于资金节约和销售,不易于增加使用范围和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防裂陶瓷的加工方法,通过在常规的原料添加的基础上,进行粘合剂、界面剂、细沙、草木灰的添加,增加了陶瓷自身的融合防裂性,通过增设双金属片突跳式温控器设定时迅速动作,配合数字电子式温度控制器的数字量化控制达到的精确度高、灵敏度好、直观、操作方便等效果,增加了对升温速率的控制,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裂陶瓷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将选取好的原料进行练泥处理;
b.待步骤a完成后再将原料进行烘干处理;
c.待步骤b完成后,再利用辘轳车装置,进行拉坯,确保收缩率,如遇较大尺寸的制品,则要分段拉制;
d.待步骤c完成后,再通过使用粘合剂、界面剂、细沙、草木灰等,增加产品的整体防裂性能;
e.待步骤d完成后,再利用温控装置来对升温速率进行监测;
f.待步骤e完成后,再利用印坯、利坯、晒坯等后续操作进行定型;
g.待步骤f完成后,再配合刻花、施釉等进行艺术加工;
h.待步骤g完成后,最后进行烧窑。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a中需从矿区采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大小的块状,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b中烘干处理,需利用烘干机以煤或者电力作燃料燃烧,生成洁净的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以往复循环的方式吸收练泥内的水分,排掉一定水分的湿空气,需注意点为,烘干时间分两段式,共为80min,烘干时间为40min时,需对原料进行翻面,原料的含水量确保在25%,需避免出现干裂变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c中,拉坯的总收缩率大致为8—14%,分为三段式操作,每段拉胚完成后,需要给予10min的自我回弹时间,以确保成品收缩率,根据大小品种和不同器型及泥料的软硬程度予以放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汇众森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汇众森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71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