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漏电控制方法、装置、电加热器、存储介质及空调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5280.6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68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叶秀群;韩若谷;杨波;徐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32 | 分类号: | F24F11/32;F24F11/64;F24F11/88;F24F140/50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朱清娟;梁永芳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电 控制 方法 装置 加热器 存储 介质 空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漏电控制方法、装置、电加热器、存储介质及空调,该方法包括:通过使第一互感器同时穿过待控电器的火线和零线,获取所述火线和所述零线的电流差值;确定所述电流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电流安全阈值;若所述电流差值大于所述电流安全阈值,则确定所述待控电器存在漏电故障,并使所述待控电器进入预设的漏电保护模式。本发明的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的防漏电处理中零火线电流检测有较大误差而导致故障误报率高的问题,达到减小故障误报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漏电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漏电控制方法、装置、电加热器、存储介质及空调,尤其涉及一种优化电流不平衡检测的方法、与该方法对应的装置、具有该装置的电加热器、存储有该方法对应的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执行该方法对应的指令的电加热器、以及加载有该电加热器的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满足部分寒冷地区的快速制热需求,大部分空调厂家都采用电加热作为辅助制热方案,如果空调电加热机型的加热器采用电阻丝,就会有电阻丝熔断并搭接在空调的外壳的可能性,存在电流泄露。为避免漏电,防止出现触电风险,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厂商通常采用的方案是通过检测电流不平衡来触发空调进入保护模式停机,具体做法是将空调的零火线分别单独接入电流互感器中,两个电流互感器将检测到的零火线电流传送微控制器进行AD采样处理,正常情况下零火线的电流大小相等采样AD值差值在0附近波动,当零火线的电流大小不相等且不平衡电流大小达一定阈值时,则判定空调电阻丝出现熔断,有电流泄露,空调会报电流不平衡故障,切断电加热电源并停机。
但这种检测方式具有一定缺陷,由于电流互感器的感量等存在个体差异、电流达到不平衡阈值时AD差值较小、抗干扰能力不强等原因,零火线电流检测有较大误差,空调容易出现故障误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防漏电控制方法、装置、电加热器、存储介质及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的防漏电处理中零火线电流检测有较大误差而导致故障误报率高的问题,达到减小故障误报率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漏电控制方法,包括:通过使第一互感器同时穿过待控电器的火线和零线,获取所述火线和所述零线的电流差值;确定所述电流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电流安全阈值;若所述电流差值大于所述电流安全阈值,则确定所述待控电器存在漏电故障,并使所述待控电器进入预设的漏电保护模式。
可选地,使所述待控电器进入预设的漏电保护模式,包括:使所述待控电器停止运行;或者,使所述待控电器停止运行,并使加载有所述待控电器的外部电器停机。
可选地,使所述待控电器进入预设的漏电保护模式,还包括:发起所述待控电器、和/或加载有所述待控电器的外部电器存在漏电故障的提醒消息;其中,所述提醒消息,包括:声光消息、语音消息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在确定所述电流差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电流安全阈值之前,还包括:对所述电流差值进行信噪比提升处理,以对经所述信噪比提升处理后的当前电流差值是否大于所述电流安全阈值进行确定。
可选地,对所述电流差值进行信噪比提升处理,包括:通过整流模块,将所述电流差值由交流信号整流处理为直流信号;和/或,通过滤波模块,滤除所述电流差值中的干扰信号;和/或,通过分压模块,对所述电流差值中的电压信号进行分压处理;和/或,通过放大模块,将所述电流差值按预设比例进行放大处理;和/或,通过模数转换模块,对所述电流差值进行模数转换处理。
可选地,还包括:通过使第二互感器穿过待控电器的火线,获取所述火线的电流总值;确定所述电流总值是否在预设的正常电流范围内;若所述电流总值在所述正常电流范围内,则确定所述待控电器处于正常运行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52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