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分散性Pt-Cu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353532.1 申请日: 2018-04-19
公开(公告)号: CN109108303B 公开(公告)日: 2021-12-21
发明(设计)人: 刘欣美;马艳斌;杜杨;韩睿泽;隋永明;邹勃 申请(专利权)人: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B22F9/24 分类号: B22F9/24;B82Y40/00;C25B11/089;C25B1/04
代理公司: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代理人: 侯静
地址: 150080 黑龙***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分散性 pt cu 合金 纳米 颗粒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高分散性Pt‑Cu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属于合金纳米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制备过程包括:配置前驱物氯化铜溶液,90‑100摄氏度加热搅拌,加入长链烷基胺,加入还原剂抗坏血酸,加入氯铂酸,加热反应20‑30分钟。在制备过程中:长链烷基胺的加入不仅可提高Pt‑Cu合金纳米颗粒的单分散性,还可通过降低反应速率抑制杂质相的生成。氯铂酸在反应中起到提供Pt源、促进二价Cu转化为零价Cu等作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生产成本低、制备环境较容易实现。所制备的Pt‑Cu合金具有高分散性以及表面的清洁。在析氢反应的催化应用中,Pt‑Cu合金具有优越的催化稳定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颗粒制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一种利用“水热还原”方式,制备具有高分散性Pt-Cu合金纳米颗粒的简单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由于传统化石能源的开发与使用,我国北方空气质量问题日益严峻。空气污染与雾霾天气已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开发新型能源逐渐成为解决环境问题,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众多新能源中,氢气由于较高的能量密度以及燃烧后二氧化碳的零排放,长期以来一直被认做是最为理想的清洁能源。目前,电解水是产氢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上,电解水制氢电势远高于理论值,且实际电势随着析氢过程的进行不断增强。因此,开发高效的析氢催化剂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目前,针对电解水最有效的催化材料是金属Pt(Computational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of electrocatalytic materials for hydrogenevolution [J]. Nat Mater,2006. 5(11): 909-913)。但是,由于相对匮乏的资源和高昂的价格,单质Pt纳米材料的开发受到严重的制约。利用过渡金属Cu与Pt构成的合金作为催化剂可有效减少单质Pt的负载量,缓解材料的成本问题。在众多过渡金属中,金属Cu由于丰富存储资源以及较低的毒性,长期以来,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制备Pt-Cu合金对高效催化剂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液相法制备Pt-Cu的纳米合金主要即可概括为:

1.晶种法:该方法基于置换反应原理,通过消耗部分Cu晶种获得合金。制备中,先以可溶性Cu的金属盐为前驱体制,油胺为溶剂和还原剂,获得Cu晶种,随后加入可溶性Pt盐获得Pt-Cu合金(Balancing the galvanic replacement and reduction kinetics forthe general formation of bimetallic CuM (M= Ru, Rh, Pd, Os, Ir, and Pt)hollow nanostructures [J].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6, 4(47):18354-18365)。

不足之处在于:1)需先制备单质Cu晶种,无法一步获得目标产物,反应时间较长(4小时以上);2)油胺本身价格较高,具有一定毒性,大量制备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2.共还原法:以1,2-十四烷二醇为还原剂,同时将可溶性Cu金属盐与Pt盐还原。为了提高所得合金的单分散性,常选择四辛基溴化铵等为表面活性剂(Composition‐Dependent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Pt‐Cu Nanocube Catalysts for FormicAcid Oxidation [J]. Angewandte Chemie, 2010, 122(7): 1304-1307)。

该方法虽然实现了一步制备,然而也存在其固有的弊端:1)首先,由于Cu属于过渡金属,其还原电势远低于Pt,为了确保合金的形成,制备需在高温反应条件下进行;2)其次,制备成过程中油胺和十四烷二醇成本价格较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3)表面吸附的有机配体,很难通过简单清洗的方式去除,直接影响材料的应用性能。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35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