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集热膜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9984.2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5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鲜;刘磊;祁冬;李博文;龚荣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S80/00 | 分类号: | F24S80/00;B32B9/00;B32B9/04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赵伟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集热 介质减反射层 金属吸收层 集热膜 波段 基底 吸收率 高效吸收太阳能 红外反射层 太阳能集中 薄膜各层 表层颜色 厚度影响 交替堆叠 能量损失 相长干涉 依次层叠 反射率 热发射 桃红色 波长 薄膜 紫色 覆盖 | ||
1.一种太阳能集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以及覆盖于基底上依次层叠的红外反射层W膜、第一介质减反射层Al2O3膜、第一金属吸收层W膜、第二介质减反射层Al2O3膜、第二金属吸收层W膜以及第三介质减反射层Al2O3膜;
所述太阳能集热膜通过调整其第一介质减反射层、第二介质减反射层、第一金属吸收层、第二金属吸收层以及红外反射层的厚度来调节其表层颜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反射层W膜厚度为60nm~150n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集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减反射层Al2O3膜厚度为50nm~100n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集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吸收层W膜厚度为8nm~15nm,以增加集热膜对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能量的吸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集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减反射层Al2O3膜厚度为60nm~80n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集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吸收层W膜厚度为5nm~6nm,以吸收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能量;其余的能量穿过第二金属吸收层W膜后,在红外反射层与第一金属吸收层W膜之间进行多次往返反射,被第一金属吸收层W膜逐步吸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集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介质减反射层Al2O3膜厚度为60nm~95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998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