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储能系统二次调节策略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9876.5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97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波;李得民;章雷其;汪湘晋;葛晓慧;张雪松;汪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H02J3/48;H02J3/5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地址: | 3100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模型 预测 控制 系统 二次 调节 策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储能系统二次调节策略。现有的频率、电压二次调节方案通常采用PI控制,在负荷波动时,频率无法稳定在基准频率值,且频率和电压的瞬态响应较慢。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首先,推导储能系统的逆变器及其控制环节的状态空间模型,其次,建立角频率和电压的预测模型;然后经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获得角频率和电压的控制变量,最后将角频率和电压的控制变量分别添加到有功功率/角频率,和无功功率/电压下垂控制上,实现频率恢复至基准值,和无功功率的精确比例分配。本发明具有较快的频率、电压瞬态响应,控制精度高,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储能系统二次调压、调频策略。
背景技术
微电网由储能系统、柴油发电机等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DG)、功率变换器、负载等设备构成,通过与大电网的交互补充可缓解接入电网时造成的冲击。微电网处于孤岛模式时,通常由多台DG并联运行为负荷提供功率,具有“即插即用”特性的下垂控制是最常用的控制方式。传统的P-f下垂特性在负荷变化时无法将频率稳定在额定值,且低压微电网中的线路阻抗通常呈阻性或阻感性,使传统的Q-V下垂控制无法实现无功功率按比例分配,且各输出电压均偏离电压基准值。
为提高无功功率的分配精度,某些学者提出在逆变器输出端引入虚拟阻抗,改变输出阻抗特性,提高逆变器的功率分配精度,但虚拟阻抗不能解决输出线路不同对系统均流的影响,因此也有学者采用二次调节策略,在频率和电压的参考值上分别添加二次调节优化量,实现频率恢复至额定值,和无功功率按额定容量比例分配;但传统的二次调节策略均采用PI控制,影响了频率和电压在负荷波动时的瞬态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储能系统二次调节策略,以实现对储能系统电压和频率的优化控制。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储能系统二次调节策略,其包括:
推导逆变器及其控制环节的状态空间模型,建立角频率和电压的预测模型;
根据期望值分别得到角频率和电压的优化目标函数,通过对优化目标函数滚动优化,获得使该函数取极小值时的多个控制增量,结合上一采样时刻的初始预测值求得输出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反馈校正后获得修正后的输出预测值,作为下一时刻的初始预测值;同时取即时控制增量构成控制变量,作为调节角频率和电压的二次调节量。
由于PI控制器仅能利用过去和当前的测量值,采用基于PI控制的二次调节策略,对接入微电网中作为分布式电源的储能装置进行频率和电压调节时,瞬态特性易受影响。研究分析发现,模型预测控制(MPC)在考虑受控对象相关约束的条件下,不仅利用当前和过去的测量值,还利用预测模型对未来信息进行预测,通过滚动优化调整控制变量,并对预测输出进行反馈校正,将输出维持在期望值。
本发明利用模型预测控制(MPC)对未来过程信息能够预测,和对期望值进行准确跟踪的特性,通过推导储能系统的逆变器及其控制环节的状态空间模型,建立角频率和电压的预测模型,经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获得角频率和电压的控制变量,作为有功功率/角频率,和无功功率/电压下垂特性的二次调节优化量,实现频率恢复至基准值,和无功功率的精确比例分配。通过与PI控制的二次调节策略对比发现,本发明基于MPC的二次调节策略在负荷波动时,具有更快的频率和电压瞬态响应特性,在负荷波动时,始终将频率维持在频率基准值,并大大减小各输出电压与基准电压的偏差,同时实现无功功率按额定容量比例精确分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角频率和电压的预测模型的构建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98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