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页岩重复压裂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9714.1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6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郭印同;杨春和;肖佳林;李奎东;王磊;徐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页岩 重复 处理 方法 | ||
1.一种页岩重复压裂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深部页岩储层对应露头制备第一页岩试样;所述采集深部页岩储层对应露头制备第一页岩试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金刚头钻头在所述第一页岩试样中钻出一模拟水平井筒;在模拟射孔深度段预填可溶解食盐,在充填可溶解食盐上部放入软体物质,形成一个隔层;下入模拟套管,所述模拟套管的一端下入到放置软体位置,采用高强度环氧树脂进行环空封固,并静置预设时间;
设置第一模拟地层三向应力条件、第一压裂液,用以对所述第一页岩试样进行初次压裂,获得所述第一页岩试样的初次压裂缝,并用第一颜色示踪剂对所述第一页岩试样的初次压裂缝进行跟踪标记;
向初次压裂完成后的试样注入第一封堵剂,向所述模拟井筒内注入所述第一封堵剂,同时在所述第一封堵剂上方施加水压,利用压差将所述第一封堵剂注入所述第一页岩试样的初次压裂缝中,对所述第一页岩试样的初次压裂缝进行封堵;
封堵完毕后,对所述第一页岩试样进行重复压裂,其中,重复压裂时采用的参数和初次压裂采用的参数相同,重复压裂时使用第二颜色示踪剂对所述第一页岩试样的二次压裂缝进行跟踪标记;
剖切观察由所述第一页岩试样的初次压裂缝和所述第一页岩试样的二次压裂缝构成的水力裂缝形态,并分析所述第一页岩试样的初次压裂缝在第一暂堵剂作用下裂缝的转向特征,同时分析所述第一页岩试样的初次压裂泵压曲线特征与所述第一页岩试样的二次压裂泵压曲线特征;
对第一页岩试样的水力裂缝形态进行描述和建模进行分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高强度环氧树脂进行环空封固之后,具体包括:
所述模拟套管的另一端与酸液泵入高压软管相连接;
启动伺服控制酸压泵压系统,用以检查连接的密封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第一模拟地层三向应力条件、第一压裂液,用以对所述第一页岩试样进行初次压裂,获得所述第一页岩试样的初次压裂缝,并用第一颜色示踪剂对所述第一页岩试样的初次压裂缝进行跟踪标记,具体包括:
启动真三轴物理模型试验机,施加第一模拟地层三向应力;
启动伺服控制压裂液泵入系统,基于第一压裂液对所述第一页岩试样进行初次压裂,压裂时使用第一颜色示踪剂,向所述模拟井筒内泵入所述第一压裂液,随着泵压的升高,试样发生破裂产生所述第一页岩试样的初次压裂缝;
泵压曲线跌落后,获取所述第一页岩试样的初次压裂泵压曲线特征;
停止所述伺服控制压裂液泵入系统与所述真三轴物理模型试验机,基于对各个端面产生的所述第一页岩试样的初次压裂缝进行标记与描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一页岩试样的水力裂缝形态进行描述和建模进行分析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深部页岩储层对应露头制备第二页岩试样;其中,所述第二页岩试样的规格和所述第一页岩试样的规格相同;
设置第二模拟地层三向应力条件、第二压裂液,用以对所述第二页岩试样进行初次压裂,获得所述第二页岩试样的初次压裂缝,并用所述第一颜色示踪剂对所述第二页岩试样的初次压裂缝进行跟踪标记;
向初次压裂完成后的试样注入第二封堵剂,利用压差将所述第二封堵剂注入所述第二页岩试样的初次压裂缝中,对所述第二页岩试样的初次压裂缝进行封堵;
封堵完毕后,对所述第二页岩试样进行重复压裂,其中,重复压裂时采用的参数和初次压裂采用的参数相同,重复压裂时使用第二颜色示踪剂对所述第二页岩试样的二次压裂缝进行跟踪标记;
剖切观察由所述第二页岩试样的初次压裂缝和所述第二页岩试样的二次压裂缝构成的水力裂缝形态,并分析所述第二页岩试样的初次压裂缝在暂堵剂作用下裂缝的转向特征,同时分析所述第二页岩试样的初次压裂泵压曲线特征与所述第二页岩试样的二次压裂泵压曲线特征;
对第二页岩试样的水力裂缝形态进行描述和建模进行分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模拟地层三向应力条件和所述第一模拟地层三向应力条件不同;或
所述第二压裂液的类型和所述第一压裂液的类型不同;或
所述第二封堵剂类型和所述第一封堵剂的用量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97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