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正负压生物防护装备检测箱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8065.3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4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郝丽梅;吴金辉;祁建城;张恩雷;张金明;张宗兴;衣颖;林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程华 |
地址: | 30017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正负 生物 防护 装备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便携式正负压生物防护装备检测箱,涉及生物安全领域,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双层托架,上层托架上设置有控制屏和总电源开关,控制屏包括显示屏和集成电路板,显示屏与集成电路板连接,总电源开关与集成电路板连接,集成电路板分别与双层托架上的气体流量检测系统、压力检测系统、气密性检测系统、送风量检测系统和过滤器过滤效率检测系统连接。本发明的便携式正负压生物防护装备检测箱,通过一个装置即可实现正负压生物防护装备的相关参数如气体流量、压差、气密性、送风量及过滤器过滤效率的检测,为正负压生物防护装备的出厂检测及人员使用前检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降低了检测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安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正负压生物防护装备检测箱。
背景技术
人员生物防护装备是人员在生物战等生物感染环境下生存的直接屏障,是生物安全防护装备链的重要环节,也是其他生物安全环节工作开展的物质基础。高危生物感染环境下,侦检、采样、处置、消杀灭、救治、控制等各类作业人员存在严重的高危生物沾染风险,需要更高等级的个人防护装备。欧美发达国家的核生化快速反应部队等专业处置人员均配备了正压头罩、正压防护服等系列个人防护装备。SARS传染病爆发之后,我国科研人员先后研制出了正压生物防护服、正压生物防护头罩、传染病员负压隔离转运舱等装备样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而在生物防护装备的性能检测装备研究方面尚处于空白。目前正负压生物防护装备检测时每个检测指标均对应一套检测设备,防护装备生产厂家和防护装备使用人员需要购买和准备一系列检测设备,才能满足性能检测的需要,增加检测成本,检测过程不便进而降低检测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正负压生物防护装备检测箱,通过一个装置就可以方便的实现正负压生物防护装备的相关参数如气体流量、压差、气密性、送风量及过滤器过滤效率的检测,为正负压生物防护装备的出厂检测及人员使用前检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降低了检测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正负压生物防护装备检测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双层托架,所述双层托架包括上层托架、下层托架和若干个支撑杆,所述上层托架和所述下层托架通过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上层托架上设置有控制屏、总电源开关和过滤器接口,所述控制屏包括显示屏和集成电路板,所述显示屏与所述集成电路板连接,所述总电源开关与所述集成电路板连接,所述双层托架上设置有气体流量检测系统、压力检测系统、气密性检测系统、送风量检测系统和过滤器过滤效率检测系统,所述气体流量检测系统、所述压力检测系统、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所述送风量检测系统和所述过滤器过滤效率检测系统均与所述集成电路板连接,所述下层托架上设置有下游采样粒子接口,所述过滤器接口与所述下游采样粒子接口连接,所述下游采样粒子接口与所述送风量检测系统连接,所述下游采样粒子接口与所述过滤器过滤效率检测系统连接。
优选地,所述气体流量检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接口、高压质量流量计、高压传感器和出气接口,所述进气接口和所述出气接口均设置于所述上层托架上,所述高压质量流量计和所述高压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下层托架上,所述高压质量流量计和所述高压传感器均与所述集成电路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压力检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接口正极、低压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接口负极,所述压力传感器接口正极和所述压力传感器接口负极均设置于所述上层托架上,所述低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下层托架上,所述低压传感器与所述集成电路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气密性检测系统包括所述压力检测系统和充气系统,所述充气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气泵进气接口、充气泵和气泵出气接口,所述气泵进气接口和所述气泵出气接口均设置于所述上层托架上,所述充气泵设置于所述下层托架上,所述充气泵与所述集成电路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未经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80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