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网络中基于序列的资源预约多址接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7782.4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0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闫中江;李波;姜晓斐;杨懋;张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W28/16 | 分类号: | H04W28/16;H04W28/2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金凤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网络 基于 序列 资源 预约 接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中基于序列的资源预约多址接入方法,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收发节点对之间通过单次信道接入,预约以时间序列组织的多个RB,降低预约单个RB的信令开销;利用序列数量多和序列之间部分重叠的特点,提高RB利用效率,提高网络吞吐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单次预约多个RB组成的序列,降低每次数据传输都需要预约RB的信令开销;通过利用序列数量多和序列之间部分重叠的特点,降低并发链路间的冲突概率,提高网络吞吐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预约多址接入方法,将承载用户业务的多个无线资源块以时间序列的方式进行组织,提出通过单次预约一个时间序列达到预约多个无线资源块的目的,以减小通信网络系统的信令开销、提高网络吞吐率。
背景技术
在无线网络中,多址接入控制(Multiple Access Control,MAC)技术负责在地理位置相近的邻节点之间分配共享的网络资源,从而保障用户间公平、高效的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承载用户业务的无线网络资源可被称为网络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从用户获取RB的方式看,MAC可被划分为随机多址接入和预约多址接入,其中随机多址接入指的是用户之间以随机竞争的方式接入网络,之后竞争成功者获取RB并进行数据传输,而预约多址接入则是在邻节点用户之间相互协调的分别预约特定的RB,之后在预约的时间点直接获取RB并进行数据传输。
在传统的基于预约接入的多址接入方法中,节点在通过竞争或预约的方式首次成功接入信道之后,在其传输的数据包中携带预约后续RB的信息;之后,则可在预约的RB上进行数据传输。传统的预约方法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第一种,节点每次成功接入信道后只预约下一次数据传输所使用的一个RB;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每次只能预约一个RB,信令开销大;第二种,节点每次成功接入信道可预约多个RB,但这些RB之间在时间间隔上通常是固定的;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同链路预约的某个RB如果发生冲突的话,那么其他RB也会发生冲突,从而造成预约的不可靠,降低了网络吞吐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序列的资源预约多址接入方法,收发节点对之间通过单次信道接入,预约以时间序列组织的多个RB,降低预约单个RB的信令开销;利用序列数量多和序列之间部分重叠的特点,提高RB利用效率,提高网络吞吐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详细步骤如下:
步骤1:所有节点根据序列生成算法,生成预约的RB序列,并为所有的RB序列进行编号,并转步骤2;
所述的序列生成算法的输入包括:RB总个数、不同RB序列之间的部分重叠程度,即不同RB序列所含有的相同RB的个数,输出包括:RB序列集合、每个RB序列所包含的RB个数以及具体RB值;
步骤2:每个节点侦听并记录其邻节点所使用的RB序列号,并将这些RB序列号标记为本节点不可用的RB序列号,转步骤3;
步骤3:当发送端节点S成功接入信道之后,则将其认为可用的RB序列号和其邻节点所使用的RB序列号,通过RBseq数据包均发送给其邻节点;转步骤4;
所述的成功接入信道的方法包括基于随机竞争的多址接入方法和基于预约的多址接入方法;所述的可用的RB序列号指尚未被节点S的邻节点所使用的RB序列号;
步骤4:接收端节点D根据所记录的其邻节点所使用的RB序列号,选择出与发送端节点S共同认为可用的RB序列号,并将其选择的结果通过REP数据包应答给发送端节点S,转步骤5;
所述的选择可用RB序列号的方法包括可用RB序列中每个RB序列所包含的RB个数,可用RB序列与节点S和节点D的邻节点已选用RB序列的部分重叠度,即可用RB序列中RB在节点S和节点D的邻节点已选用的RB序列中被使用的次数;
步骤5:发送端节点S根据预约的RB序列中的RB位置,在RB序列指定的RB上发送数据包PKT给接收端节点D,转步骤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经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77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