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自然模式的Logo生成方法、智能Logo生成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3073.9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9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苏建宁;李雄;唐钊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8/20 | 分类号: | G06F8/20;G06T11/40;G06T1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自然 模式 logo 生成 方法 智能 生成器 | ||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然模式的Logo生成方法、智能Logo生成器,根据诸控制规则和核心算法编写源代码,实现智能Logo设计输出;智能Logo生成器包括:转化模块、形态要素表示模块、色彩表示模块、字体表示模块、规则变换模块、参数关联模块、字体接口模块、逻辑关系模块。本发明用设计需求(通常来自客户和竞争市场),寻找与设计需求匹配的自然模式;用核心算法实现参数化智能Logo生成器,根据诸控制规则和核心算法编写源代码,实现智能Logo设计输出,生成器输出的Logo形态千变万化,可发展多态Logo设计,可动态传播,以提高企业形象识别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自然模式的Logo生成方法、智能Logo生成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企业形象设计行业中,大多数logo设计都是由设计师通过概念/创意-草图-二维软件手工绘图的模式进行设计,是一种个人内省式的设计模式。这种设计过程是一种由设计师的大脑黑箱操作的方式进行,很难实现可随时编辑的有效记录,外显化的比例很低。在此种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每想出一个方案都需要重复草图-二维软件手工绘图的步骤,设计方案修改困难,设计方案的数量更是有限的,然而客户希望看到更多的设计方案,严重影响设计效率。文献“O'Neill M,Brabazon A.Evolving a logo design usingLindenmayer systems,Postscript&Grammatical Evolution[C]//EvolutionaryComputation.IEEE,2008:3788-3794.”公开了一种基于L-系统的logo设计案例,包括三个步骤:规则分析、形状文法演化、算法描述生成logo。该方法直接使用简化的L-系统规则,使用形状文法演化logo,并用Postscript脚本语言描述算法生成logo。
(1)概念/创意-草图-二维软件手工绘图的logo设计模式所获得的设计方案数量有限,设计效率不高;
(2)使用二维软件绘图(如CorelDraw,illustrator等)无法记录设计过程,设计方案不能及时编辑和修改,往往产生大量重复性的工作;
(3)文献虽提出应用L-系统的logo设计实例,但没有涉及自然模式与企业形象需求的匹配问题。未提出系统性的基于自然模式的参数化logo设计方法,只涉及单个设计案例。在单个设计方案中,也没有将logo形态与色彩、文字进行参数化关联设计。另外,使用形状文法演化logo,编码复杂、操作难度大,文献中的设计结果并不理想。因此,文献中的方法不具有普遍性。
模式组织并定义了自然界的关系,并且可以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中来增强和支持视觉沟通。通过调查问卷,应用数量化Ⅰ类理论探索自然模式与企业形象的映射关系,从而解决匹配度问题,为参数化智能logo设计奠定基础。参数化实验后,设计师可在任何阶段编辑和修改设计方案,促使设计过程外显化。
自然模式为设计提供了无限的源泉,可有效的用于形态设计。参数化设计能够有效丰富形态设计的内容,寻找自然模式背后的数理逻辑是关键。自然模式与参数化思想的融合会给logo形态设计开启了新的设计模式和方法,这是美学与技术的融合。设计方案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大量产生,提高设计效率,并有助于发展多态logo,从而推动logo的智能化设计,提高企业形象识别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自然模式的Logo生成方法、智能Logo生成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30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