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鹅类的生态养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1743.3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2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平;帅艳艳;陈森;黄运茂;陈文俊;刘双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31/04 | 分类号: | A01K31/04;A01K67/033;A01G22/00;A23K50/75;A23K10/30;C05F3/00;C02F9/1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广州汇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7 | 代理人: | 吕诗 |
地址: | 5102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态 养殖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鹅类的生态养殖系统,该技术方案基于鹅舍结构特点设计了便于收集鹅粪的沉淀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沉淀池、净污沟渠、人工湿地为核心的污水自然净化体系,沉淀池中一部分污水通过该体系得到净化,而另一部分通过蚯蚓养殖得到利用,所获得的有机肥还可作为草地肥料。与此同时,本发明采用圈养与放养相结合的模式,并对牧场结构进行了合理化设计,以运动步道、杂交狼尾草地、净污沟渠相间隔的模式实现了空间、水体、植被的优化配置,为鹅类和植物提供了更好的生长条件。此外,本发明通过网床的使用减少鹅与粪便接触,有利于鹅的生长发育,同时简化了清理粪便的工序,降低了人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畜牧业技术领域,进一步涉及家禽的生态养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鹅类的生态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鹅养殖量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数量占据绝对地位,但产业化程度却远远未达到现代化畜牧业的标准。传统养殖户普遍采用单一化的养殖方式,也就是以独立的养鹅场专门养殖鹅类,尽管这种方式在鸡、鸭养殖业中较为普遍且成熟,但由于种间生理特点、营养需求等要素存在本质差异,因此该模式在鹅类养殖中效率较低、难以获得理想的经济价值。具体来看,此类养殖模式需要专门购买并配置鹅饲料,同时还要专门处理粪污,因此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由于目前养殖业主普遍缺乏废弃物处理措施,大量鹅类排泄物很可能形成局部堆积,如处理不当将给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威胁;此外,由于人工饲料往往含有化工添加剂,可能在鹅类体内残留,这无形中带来了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也与绿色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方向相违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基于自然条件开发一种种、养结合式的生态养殖系统,将鹅类的营养来源、生活场所、废物去向均纳入自然生态循环,则有望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效率。
现有技术中,有研究者试图开发此类养殖模式,但目前仍未取得理想的效果。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6912437A)披露了一种生态庄园式养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养殖地点2)养殖庄园基础建设3)养殖庄园内设施配套和建设4)饲养5)废水和粪便的生态处理6)庄园亮化和美化处理。其中养殖庄园基础建设主要包括鹅舍的建设。其鹅舍内部全部下挖1-1.5m深用钢架支起网状平面供鹅休息。粪便从网状区域落在下方,用自动刮粪装置定时收集。其中庄园内设施配套和建设主要包括:孵化区、育雏区、鹅养殖区、饲料加工库存区、废水处理过滤净化区、生态保护区、粪便处理区、人员住宿区、其他养殖配套区。其中废水粪便的生态处理主要包括1、废水处理为沉淀、过滤、水草无害化处理,在过滤再利用。2、粪便处理为大部分通过日常设备自动收集进入销售。小部分流入水中。一部分被水草吸收成为养分,一部分被鱼类吸食。一部分在沉淀池中收集成为庄园内花草树木的肥料。其中饲养方法主要为圈养。
尽管该技术方案体现出了一定的生态养鹅思路,但养殖中产生的粪便不能全部在庄园内解决利用,需要通过销售处理,增加了营销成本;此外,鹅饲料主要通过采购获得,成本较高;另外,鹅的养殖方式完全为圈养,相对于放牧养鹅来说,鹅品质难以保障。而且,从行业反馈来看,目前未见包括该技术在内的相关生态养殖方法在鹅类养殖行业中得到规模化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本着以上思路开发一种更加合理、有效的生态养殖系统,以提升鹅类养殖的效率和经济附加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鹅类的生态养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主要基于独立的养鹅场执行鹅类养殖,因而饲料来源和排泄物处理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鹅类养殖系统整体经济附加值较低、鹅产品品质也难以得到保障。
本发明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具有生态养殖思路的相关方法仍未取得理想的养殖效果。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未经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1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狗环
- 下一篇:一种自动翻耙机的耙齿喷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