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磁传导的金属损伤探测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1504.8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9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谢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慧眼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82 | 分类号: | G01N27/8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损伤 料辊 探测线圈 送料筒 探测器 测试机构 磁场线圈 电磁传导 横向缝隙 送料机构 重叠区域 纵向缝隙 上料辊 下料辊 正对 金属 传送过程 探测结果 电控箱 晃动 探测 震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磁传导的金属损伤探测器,包括:送料机构和测试机构,送料机构包括:上料辊、下料辊、左料辊、右料辊和送料筒,上料辊与下料辊之间形成横向缝隙,左料辊与右料辊之间形成纵向缝隙,横向缝隙与纵向缝隙具有重叠区域,送料筒与重叠区域正对,测试机构包括:电控箱、磁场线圈和探测线圈,探测线圈位于磁场线圈中,送料筒与探测线圈正对。上述金属损伤探测器不仅可以准确地探测出待测金属损伤的情况及位置,而且在待测金属传送过程中可以有效防止待测金属晃动或震动,探测结果精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损伤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电磁传导的金属损伤探测器。
背景技术
金属无损检测是利用探伤器检验金属制件内部缺陷(如隐蔽的裂纹、砂眼、杂质等)的一种方法。目前通常利用磁性、X射线、伽玛射线、超声波等检查和探测金属材料内部的缺陷。
中国专利CN104165923公开了一种金属线材/管材无损探伤装置,该装置包括相互嵌套的测量线圈和磁场线圈,磁场线圈连接电源,放大器连接测量线圈并将测量信号分别传送至频率分析仪及电流/电压转换器。上述装置通过测量不同位置待测件伸入高频磁场时的磁场变化信号确定该位置是否存在缺陷,实现整个待测件质量缺陷的相对测量,测量方法简单、可靠。
然而,上述探伤装置的测量线圈本身也会产生磁场,虽然可以在测试电路中作出信号补偿,但是若在待测件运动过程中使得探伤装置抖动或者测量线圈移位,则最终还是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电磁传导的金属损伤探测器,所述探测器包括:送料机构和测试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上料辊、下料辊、左料辊、右料辊和送料筒,所述上料辊与所述下料辊之间形成横向缝隙,所述左料辊与所述右料辊之间形成纵向缝隙,所述横向缝隙与所述纵向缝隙具有重叠区域,所述送料筒与所述重叠区域正对,所述测试机构包括:电控箱、磁场线圈和探测线圈,所述电控箱中具有电源、放大器、电流/电压转换器和频率分析仪,所述磁场线圈和所述探测线圈都具有两个引线,所述磁场线圈的引线与所述电源形成连接,所述探测线圈的引线与所述放大器形成电连接,所述放大器同时与所述电流/电压转换器和所述频率分析仪形成电连接,所述探测线圈位于所述磁场线圈中,所述送料筒与所述探测线圈正对。
优选地,所述测试机构还包括:基座、弹簧、复位块、两个中通螺杆和两个螺母,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座和所述复位块形成固定,所述螺母固定在所述复位块上,所述中通螺杆与所述螺母通过螺纹接合,所述探测线圈的引线与所述中通螺杆形成固定。
优选地,所述弹簧为三个。
优选地,所述探测器还包括:防震机构,所述防震机构包括:输出筒,所述输出筒与所述探测线圈相互对齐,
优选地,所述防震机构还包括:压块和防震气缸,所述输出筒固定在所述压块上,所述防震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压块形成固定。
优选地,所述探测器还包括: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支撑座、下夹片、上夹片、移动块和夹紧气缸,所述下夹片和所述夹紧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上夹片固定在所述移动块上,所述夹紧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移动块形成固定,所述下夹片与所述上夹片之间形成夹持间隙,所述夹持间隙与所述输出筒相互对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待测金属损伤探测器,不仅可以准确地探测出待测金属损伤的情况及位置,而且在待测金属传送过程中可以有效防止待测金属晃动或震动,探测结果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探测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送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涉及的测试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涉及的防震机构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慧眼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慧眼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15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