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溢出油箱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0694.1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9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黄鸣辉;孙中林;孟庆锋;葛涛;顾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机重工集团常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3 | 分类号: | B60K15/03;B60K15/077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郑云 |
地址: | 2130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箱 分隔板 分隔板表面 条形缺口 防溢出 小孔 油腔 底端端面 油液 溢出 开口 顶端端面 水平分布 加油口 上端 晃动 油品 连通 分割 | ||
本发明涉及油箱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溢出油箱,包括油箱,油箱内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油箱内部分割形成沿水平分布的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油箱的上端具有与第一油腔连通的加油口,分隔板的顶端开设有至少一个小孔,分隔板的底端端面与油箱内的底端端面之间形成有开口,分隔板上开设有条形缺口,条形缺口的顶端端面位于小孔的下方,条形缺口在分隔板表面上的面积及开口在分隔板表面上的面积均>所有小孔在分隔板表面上的面积之和,本发明的防溢出油箱通过分隔板的设置不仅可避免油箱中油液加满后所导致的油液溢出的现象,还能减少因油液晃动所产生的气泡,有效的解决了油品溢出的故障,而且结构异常简单,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箱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溢出油箱。
背景技术
液压挖掘机及其他工程机械在加油时,由于用户文化水平存在差异及习惯性地不阅读说明书后再操作容易将燃油的液位高度加注至最大刻度,从而很容易导致燃油溢出油箱的情况;
具体如下,当油品加满后,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会存在以下问题:
一、由于回油、散热器冷却后的热风、液压件散发的热量等其他各种因素会导致油箱内温度上升、燃油膨胀,油箱内部形成正压,使得燃油溢出;
第二、对于爬坡、振动和晃动所导致的油箱倾斜会使油箱倾斜,同样会使燃油溢出l;
而一旦燃油溢出后容易造成上部呼吸的空气滤清器被油品浸泡损坏,影响燃油使用质量,从而降低工程机械的工作效率。
目前,对于燃油溢出的问题,人们也采取了较多措施,比如增加并联的单向阀、将油箱加大等等,但是总体效果不佳,或者成本较高,或者空间利用率较低,结构过于紧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容易习惯性的将油箱加满,导致油品溢出的问题,现提供一种防溢出油箱。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溢出油箱,包括油箱,所述油箱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油箱内部分割形成沿水平分布的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所述油箱的上端具有与第一油腔连通的加油口,所述分隔板的顶端开设有至少一个小孔,所述分隔板的底端端面与油箱内的底端端面之间形成有开口,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条形缺口,所述条形缺口的顶端端面位于小孔的下方,所述条形缺口在分隔板表面上的面积及开口在分隔板表面上的面积均>所有小孔在分隔板表面上的面积之和。
本方案中通过分隔板的设置具有两个优点,具体如下:
第一为:可使油箱内部被分割成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在油液加注过程中,油箱内的空气可通过条形缺口和小孔流通,分隔板两侧的液面同步升高,当油液加注至液面高于条形缺口的顶端端面时,空气流通不再顺畅,只能通过小孔进行流通,因此,分隔板两侧的液面会迅速加大,与加油口直接连通的第一油腔中的液面迅速升高至超过小孔,达到加油口的最高处,此时第一油腔中处于灌满状态,第二油腔内的油液在第一油腔中油液的液面高于小孔后无法顺畅上升,并在油箱内位于第二油腔的顶部处形成一定高度的空气腔;此后由于分隔板两侧的压力差及工作过程中的油箱随工程机械的振动、晃动、倾斜等,使油液逐步回落至第二油腔中,从而避免油液加满后所导致的溢出现象;
第二为:分隔板可减少油箱中因油液晃动所形成的气泡。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的顶端端面与油箱内的顶端端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焊接固定在油箱内。
为了便于在油液的高度超过条形缺口时,使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的液面差迅速加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腔的体积小于第二油腔的体积。
为了降低因油液晃动而形成的气泡,且为了更好的形成液面差,进一步地,所述油箱中位于第二油腔内也设置有一个所述分隔板,所述第二油腔内的分隔板将第二油腔分割成两个沿水平分布的子油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机重工集团常林有限公司,未经国机重工集团常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06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