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元素水稻专用肥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7783.0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8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武广伟;高彦勤;张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丹利化肥遂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C05G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徐明双 |
地址: | 463100 河南省驻马店市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专用肥 多元素 硼酸 氯化钾 交联壳聚糖 磷酸二氢钾 水稻生育期 脱氢醋酸钠 养分利用率 水稻 保水性能 磷酸一铵 畜禽粪便 养分需求 优异性能 微量元素 草木灰 腐殖酸 硫酸镁 重量份 稻株 制备 尿素 通气 制造 施肥 增产 生长 土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元素水稻专用肥,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的:畜禽粪便60‑80份、腐殖酸30‑40份、草木灰20‑30份、尿素40‑50份、磷酸一铵15‑25份、磷酸二氢钾30‑40份、氯化钾20‑30份、硼酸5‑7份、硫酸镁4‑6份、微量元素3‑5份、交联壳聚糖2‑4份、脱氢醋酸钠2份。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多元素水稻专用肥的制造方法。本发明制备的多元素水稻专用肥具有营养全面、增产增收、提高养分利用率、充分满足水稻养分需求的优异性能,一次施肥,满足整个水稻生育期的需要,节省人力,还可以改善土壤通气和吸肥保水性能,促进稻株稳健生长,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元素水稻专用肥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化肥生产和使用的大国,国内施用化肥从1949年的不足0.1%到目前绝大多数作物的种植都在施用化肥,目前我国化肥总产量与施用量均占世界第一。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全球人口的剧增,提高水稻产量也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其中肥料在提高水稻的产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施肥,一方面可以协调水稻生长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与土壤供肥的矛盾,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另一方面可用较少的肥料投入,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最大的经济收益,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
在水稻生产中,由于肥料的使用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水稻种植过程中重视氮肥的施用,忽略有机肥和微肥的施用,有机肥与无机肥比例严重失衡,施肥不合理以及施肥方法不当导致肥料利用率较低,致使水稻营养失调、倒伏减产、品质下降,同时耕地土壤性状恶化,严重污染环境。水稻生产潜力和土壤等自然资源效率得不到应有的发挥,限制水稻产量的提高,最终影响农民的经济效益并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营养全面、增产增收、提高养分利用率、充分满足水稻养分需求的多元素水稻专用肥。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多元素水稻专用肥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元素水稻专用肥,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的:畜禽粪便60-80份、腐殖酸30-40份、草木灰20-30份、尿素40-50份、磷酸一铵15-25份、磷酸二氢钾30-40份、氯化钾20-30份、硼酸5-7份、硫酸镁4-6份、微量元素3-5份、交联壳聚糖2-4份、脱氢醋酸钠2份。
所述的,交联壳聚糖是由以下方法制得的:
1)向体积分数1-1.8%的醋酸水溶液中加入壳聚糖,搅拌溶解,调节pH至5,得壳聚糖原料液;
2)将吐温80加至壳聚糖原料液中,搅拌20-30min,边搅拌边加入硫酸铁,继续搅拌10min,搅拌完成后静置20-40min,得乳化液;
3)将体积分数1.5-2%的三聚磷酸钠水溶液加至乳化液中,搅拌5-10min,70℃真空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5wt%,得交联壳聚糖。
所述的,壳聚糖的加入质量以醋酸水溶液的体积计为0.04g/mL。
所述的,吐温80的加入量为壳聚糖原料液重量的3-5%;所述硫酸铁的加入量为壳聚糖原料液重量的4.5-5.5%。
所述的,三聚磷酸钠水溶液和乳化液的体积比为0.5-1.5:10。
所述的,微量元素为氨基酸螯合锰和氨基酸螯合硼按照1:0.6-1的重量比制得的。
一种多元素水稻专用肥的制造方法,是由以下步骤制得的:
1)将畜禽粪便和腐殖酸粉碎后过50目筛,得粉料1;
2)将尿素、磷酸一铵、磷酸二氢钾氯化钾、硼酸和硫酸镁研磨粉碎后过30目筛,加入草木灰和微量元素,混合均匀,得粉料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丹利化肥遂平有限公司,未经史丹利化肥遂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77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