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胃导流器及其释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6514.2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8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左玉星;鲁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糖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李久林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支架 下支架 消化道支架 消化道 连接件 门口 蠕动 导流器 释放 十二指肠球部 部分固定 推送组件 连接膜 收纳管 延伸膜 上端 膜管 下段 张开 架设 开口 返回 流动 | ||
本发明公开了胃导流器及其释放方法,包括收纳管壳、释放体以及推送组件,消化道支架具有展开前形状和展开后形状,该消化道支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连接件;在展开后形状下,下支架设于上支架下方,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接件连接,下支架的第四开口连接膜管,并且,展开后的上支架和下支架均无法通过张开的胃幽门口,连接件可以通过胃幽门口或穿设在胃幽门口处。这样,该消化道支架分成两部分固定,一部分固定于胃幽门口,在消化道蠕动时将膜管上端牢固定位在消化道内,另一部分固定于十二指肠球部,在消化道逆蠕动时,避免下段延伸膜管极易返回胃内,造成食物不按照设计通道进行流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用于治疗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胰岛功能紊乱、肥胖等)或下消化道疾病(如炎症等)胃导流器及其释放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糖尿病是一种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的疾病,其是富贵病中的一种,是源于现代文明社会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富裕后,吃得好、吃得精,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从而产生的非传染性的流行病,具体的,糖尿病是指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糖尿病可以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通常伴随着肥胖以及很多并发症,对人们的健康的造成极大的威胁。数据显示,仅中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为9.7%,发病人口约1.5亿。已知,常见的肥胖及糖尿病改善方式是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并辅助一定的药物治疗,这需要病人的长期坚持,并且一旦停止饮食控制和运动后容易引起反复和体重反弹,长期的药物或者胰岛素的使用也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的不便。
另一种治疗法为胃转流术,采用胃转流术对于根治二型糖尿病和改善肥胖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在200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已正式推荐代谢外科手术(包括胃转流手术)作为肥胖合并二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然而胃转流术作为一种外科手术,会对人体造成创口,因此具有很多风险如:死亡、肠梗阻、吻合口漏、肺栓塞、深静脉血栓、门静脉损伤、呼吸系统等。
目前,国外也有通过在胃肠道中植入类似胃导流器等的结构治疗糖尿病,然而,该胃导流器的结构复杂,通常需要多根拉线同时进行操作才可以实现其功能,操作前需要经过专业指导,不具备丰富经验很有可能会出现操作失误,增加病患不适,操作起来较为困难,另外制造成本偏高,加上技术壁垒的问题,造成其很难在本国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实施时病人不会有较多不适感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或者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的治疗糖尿病的设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也有一些通过胃肠道内植入类似胃导流器结构的产品来治疗糖尿病,将一根高分子材料的软性导管植入到十二指肠,而该软性导管一般都通过一个小型金属支架固定于十二指肠球部。但是由于目前所知材料制成的网状支架如果不覆膜的话,容易发生增生和黏连,植入一段时间以后就难以取出,而覆膜的支架,则非常容易脱落。
目前已经上市的美国GI公司的产品和国内的同类专利设计,将支架设计成V自字型,带倒刺,以倒刺的形式,固定于十二指肠球部,该设计的优势是可以适应于多数的患者,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倒刺太长会对造成消化道穿孔,太短则容易脱落,根据美国GI公司的临床文献来看,该设计在临床上有10%左右的脱落率,而且取出和植入,以及意外脱落的情况下会造成一定比例的消化道撕裂和出血,存在一定的使用风险。如该导管不慎跌入十二指肠远端,空肠,甚至结肠,容易造成肠梗阻。因此需要一个更好的设计来规避这些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糖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糖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65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