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信道编码的无线蓝牙对耳语音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336486.4 | 申请日: | 2018-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6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 发明(设计)人: | 童伟峰;张亮;崔东升;王玉龙;刘俊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W4/80;G10L19/0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恒立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6 | 代理人: | 庞立岩;顾珊 |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蓝牙芯片 链路 信道编码 物理层 蓝牙 无线蓝牙 从设备 耳语音 主设备 通信系统 发送 音频数据传输 智能无线设备 蓝牙从设备 蓝牙主设备 蓝牙协议 数据采用 数据传输 信道解码 编解码 信道 传送 通信 改进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信道编码的无线蓝牙对耳语音通信系统包括智能无线设备,蓝牙主设备包括第一蓝牙芯片,第一蓝牙芯片建立SCO链路/CSB链路/ACL链路,对SCO链路/CSB链路/ACL链路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传输至蓝牙物理层进行发送;蓝牙从设备包括第二蓝牙芯片,第二蓝牙芯片建立SCO链路/CSB链路/ACL链路,第二蓝牙芯片的蓝牙物理层接收第一蓝牙芯片的蓝牙物理层发送的编码后的SCO链路/CSB链路/ACL链路数据,并将接收的编码后的SCO链路/CSB链路/ACL链路数据进行信道解码。本发明在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对蓝牙协议进行改进,主设备与从设备形成的子系统中对要传送的数据采用信道编解码,提高了整个音频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蓝牙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信道编码的无线蓝牙对耳语音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无线生活的追求,无线耳机,无线音箱等音频设备进入了普通家庭。蓝牙作为最流行的无线连接方式,被应用于无线耳机,无线音箱中。不仅在智能设备(比如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与音频设备(耳机或音箱等)之间摆脱了线的束缚,而且在多个音频设备(耳机的左右耳或多个音箱)之间也可以摆脱线的束缚,实现真正的无线连接。
现有无线蓝牙语音通信系统,主副耳机之间一般是通过同步链路(SCO)来实现语音通信。由于主副耳机之间有脑袋阻隔,再加上如果遇到空中干扰信号,主耳机向从耳机发送的数据容易出错。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可以增加SCO链路/CSB链路/ACL链路的数据重传次数。但增加数据重传次数会增加语音通信的延时。因此,现有系统很难保证语音通话低延时基础上的可靠传输。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保证语音通话低延时基础上进行数据可靠传输的一种带信道编码的无线蓝牙对耳语音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信道编码的无线蓝牙对耳语音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智能无线设备,蓝牙主设备和蓝牙从设备,所述蓝牙主设备与所述蓝牙从设备构成子系统,所述智能无线设备与所述子系统之间进行通信,其中
所述智能无线设备与所述蓝牙主设备根据蓝牙无线协议建立蓝牙连接,所述智能无线设备与所述蓝牙主设备之间进行双向数据收发;
所述蓝牙主设备包括第一蓝牙芯片,所述第一蓝牙芯片建立SCO链路/CSB链路/ACL链路,对SCO链路/CSB链路/ACL链路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传输至蓝牙物理层进行发送;
所述蓝牙从设备包括第二蓝牙芯片,所述第二蓝牙芯片建立SCO链路/CSB链路/ACL链路,所述第二蓝牙芯片的蓝牙物理层接收所述第一蓝牙芯片的蓝牙物理层发送的编码后的SCO链路/CSB链路/ACL链路数据,并将接收的编码后的SCO链路/CSB链路/ACL链路数据进行信道解码;解码后恢复音频数据,音频数据由蓝牙从设备进行音频播放。
优选地,所述信道编码包括前向纠错编码和/或交织编码。
优选地,所述前向纠错编码包括对传输数据添加冗余信息,其中所述冗余信息添加方式包括Reed-Solomon码或卷积码。
优选地,蓝牙主设备在对SCO链路/CSB链路/ACL链路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前采用Opus格式进行音频数据编码,蓝牙从设备在恢复音频数据后采用Opus格式进行音频数据解码。
优选地,所述信道解码包括前向纠错解码码和/或交织解码。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带信道编码的无线蓝牙对耳语音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智能无线设备与蓝牙主设备根据蓝牙无线协议建立ACL链路连接,所述智能无线设备与所述蓝牙主设备之间进行双向数据收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64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维码信息发送与接收方法、装置
- 下一篇:反馈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