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盖板涵墙身移模施工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5430.7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0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盛;马永波;杨帆;范萌萌;刘萌;房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长沙市万家丽***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槽钢 墙身 固定杆 移模 钢板 盖板 钢棒 不锈钢 焊接 上轨道 稳定轨道 放入 嵌锁 轴承 底层模板 焊接连接 结构施工 上下轨道 轴承内环 侧模板 外侧槽 下轨道 槽口 施工 无损 嵌入 对准 垂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盖板涵墙身移模施工的装置及方法,包括不锈钢钢棒、预制钢板、槽钢、预制轴承、带U型槽口的固定杆等;首先将不锈钢钢棒与预制钢板经焊接形成稳定轨道,预制钢板与槽钢经焊接连接形成整体作为移模上轨道,随后将槽钢与墙身底层模板焊接牢固;同时将另一组不锈钢钢棒与预制钢板经焊接形成的稳定轨道放入槽钢内作为下轨道,与上轨道保持在垂直同一平面内,将带U型槽口的固定杆嵌入预制轴承内环,形成嵌锁整体后放入上下轨道中,并将固定杆槽口对准槽钢外侧槽腿;每侧模板放置4个嵌锁带U型槽口的固定杆的预制轴承,共四组16个。这种装置能够针对盖板涵墙身结构施工特点,高效、快速、无损的对墙身模板进行移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盖板涵墙身移模施工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涵洞是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为了使公路顺利通过水渠不妨碍交通,设于路基下修筑于路面以下的排水孔道(过水通道),通过这种结构可以让水从公路的下面流过用于跨越天然沟谷洼地排泄洪水,或横跨大小道路作为人、畜和车辆的立交通道,或农田灌溉作为水渠,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盖板涵施工分为基底处理、基础施工、墙身施工、盖板施工。考虑施工后期地基会产生不均匀沉降,根据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基础施工采用4-6m设置一道沉降缝,每一节墙身长度与基础长度保持一致。
涵洞墙身施工因模板重、安装周期长,多采用移模施工。即在第一节墙身模板拼装完成基础上,第二节以后的墙身施工借助第一节安装完成的模板移模至第二节墙身指定位置,经加固并拼装侧模以完成墙身混凝土浇筑。
目前涵洞墙身模板移模在实际施工中,多采用人工劳力利用杠杆原理并借助撬棍撬起模板底部向前缓慢移动。虽然此种方法不用借助大型机具,无需其他先前准备工作,单纯依靠人工,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很多不足。人工撬杆移模方法有以下缺点:
(1)效率低,安全系数低。在工人数量一定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移模过程中的人员安全,需要对两侧墙身的四块模板同时移动或交替向前移动,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分块移动,对工人的体力有极高的要求,速度缓慢,不能连续操作;若单块模板移动过快,则严重影响单侧模板的稳定性,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2)具有破坏性。撬杆移模过程中需要借助基础形成杠杆,因此对涵洞基础有一定的强度要求,移模过程撬杆难免会对基础表面产生力的作用,不仅会破坏基础表面的平整性,影响美观,甚至会影响基础侧边的完整性,使基础出现缺角现象。
(3)不利于精度控制。分块移动使原本刚好对应的对拉丝杆锚固孔发生错位,模板移动大致就位后,需要精准调节使拉杆孔刚好正对,由于模板较重增加了调节难度,同时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时长。
现有涵洞施工采用的轨道施工方法需要借助大型钢管支架台车和大量辅助设备以及机具,轨道铺设过程较为麻烦,整套设备造价高昂且施工过程中操作复杂,不利于小型团队操作使用,也不利于广泛推广。
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盖板涵墙身移模施工的装置及方法,这种装置及方法既能够快速高效施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又可以降低移模所需机具设备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适用于盖板涵墙身移模施工的装置及方法,这种装置能够针对盖板涵墙身结构施工特点,高效、快速、无损、便捷的对墙身模板进行移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54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复合材料直升机平台
- 下一篇:一种市政工程用隔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