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浆料及锂离子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5243.9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9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聂志明;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迪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南昌赣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文珊;刘锦霞 |
地址: | 344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负极 浆料 电池使用 负极活性物质 体积比容量 基本性能 接触不良 去离子水 导电剂 电极组 电解液 橡胶圈 增稠剂 粘结剂 阻燃剂 掉落 侧壁 壳体 受压 电池 损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浆料,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浆料包括负极活性物质、粘结剂、导电剂、去离子水、增稠剂以及阻燃剂,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浆料能够做出维持其基本性能同时提高体积比容量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该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电极组和电解液,该锂离子电池的橡胶圈能够减少电池掉落时发生碰撞而造成的损害,提高锂离子电池侧壁的受压能力,同时使电池使用时接触更加方便,减少电池使用时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并且便于放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浆料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和电网储能领域中的应用日趋广泛,锂电池具有工作温度范围宽,放电电压平稳,自放电率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特别是航天航空、军事、长寿仪器仪表、物流追踪、汽车电子、移动数码产品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功能不断升级,因此对锂电池的制作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已成为电池行业的重点研究方向。
锂离子电池在工业生产中,为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电极浆料配置好后一般要在生产线上停留较长的时间,一般为6-24小时,因此,为了保证浆料的稳定性,一般加入增稠剂保持浆料的稳定性,过多的增稠剂加入导致电池的体积比容量受到影响。
要保证电池的体积比容量,则容易降低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性能以及使用安全问题,使用安全问题通常为热失控,电池温度持续上升的同时伴有大量可燃气体生产,从而引起不安全事故;充放电性能则一般表现为充电效率的快慢。
因此,需要研发出一种维持其基本性能同时提高体积比容量的锂离子电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维持其基本性能同时提高体积比容量的锂离子电池,减少锂离子电池掉落时发生碰撞而造成的损害,减少电池使用时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浆料,包括负极活性物质、粘结剂、导电剂、去离子水、增稠剂以及阻燃剂,
所述增稠剂为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阴离子纤维素、聚阴离子纤维素钠、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以及聚丙烯酸酯中的两种以上混合物。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质量分数为40%-60%,所述粘结剂的质量分数为0.5%-6%,所述导电剂的质量分数为0.5%-4%,所述增稠剂的添加量为0.1%-1%,所述阻燃剂的添加量为1%-3%,余量为去离子水的质量分数。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为石墨类负极、硅类负极、硅碳复合负极、钛酸锂负极、以及金属氟化物负极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阻燃剂包括磷酸三苯酯以及四溴苯酐,所述磷酸三苯酯的质量分数为72%-81%,所述四溴苯酐的质量分数为19%-28%。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电剂包括乙炔黑、碳纳米管以及碳纤维VGCF,所述乙炔黑的质量分数为63%,所述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为24%,所述碳纤维VGCF的质量分数为1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
包括壳体、电极组和电解液,电极组和电解液密封在电池壳体内,电极组包括依次卷绕或次序叠置的正极层、隔膜和负极层,正极端设置在壳体顶部,负极端设置在壳体底部,所述负极包含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负极浆料,所述壳体顶部以及底部均设置橡胶圈,所述负极端突出设置;所述壳体侧壁上设置圆弧形的凹槽,所述凹槽上设置磁贴,所述磁贴的形状与凹槽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迪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迪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52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