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电路站内绝缘破损在线检测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32500.3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49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殷惠媛;杨轶轩;李智宇;王智新;阳晋;程帮锋;杨晓锋;严大龙;周荣;钟卫国;唐明辉;于烨甫;乔志超;张璐;马斌;刘志明;周子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王冲;吴鑫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电路 站内 绝缘 破损 在线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电路站内绝缘破损在线检测方法和在线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检测轨道电路自身信号的电气参数值;将所述电气参数值与参考值对比,确定启动绝缘破损机制;根据本区段内轨道电路信号的电气异常情况,判断所述本区段是否出现绝缘破损。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在线检测并且安装部署更加简便,在检测处理方面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电路站内绝缘破损在线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车站内的轨道电路区段一般采用机械绝缘节分割。在日常运用中,由于钢轨热胀冷缩或列车运行的冲击,时常会导致绝缘节受力破坏,使机械绝缘节两侧轨道电路区段钢轨间短路,简称绝缘破损。绝缘破损后果比较严重,可能引起误收码导致信号升级,造成列车冒进,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了降低安全隐患,需要对绝缘节的破损情况进行检测。目前,大多采用的是巡道工定期检查闭塞分区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工作强度大、效率低,而且不能及时获取绝缘节的破损情况。为此,出现了一种通过感应器进行检测的方法。如图1所示,特殊频率发送器以不同于列车控制信号频率和区段频率的特定频率发送单频信号,并通过发送感应线圈将信号感应到钢轨上。接收感应线圈接收上述单频信号并发送给接收器,接收器采用检测等方式对接收的单频信号进行检测进而判断绝缘节是否破损。
但是这种检测方式,引入了上述单频信号这种外部信号。这种外部信号的引入将会对轨道电路自身的信号产生影响,也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由于使用了特殊频率发送器,使得检测装置的硬件结构比较复杂。而且上述两种方式都是主动式的破损检测。如果绝缘节没有破损而仍进行破损检测,将增大检测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轨道电路站内绝缘破损的在线检测方法和装置。
一种轨道电路站内绝缘破损在线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轨道电路自身信号的电气参数值;
将所述电气参数值与参考值对比,确定启动绝缘破损机制;
根据本区段内轨道电路信号的电气异常情况,判断所述本区段是否出现绝缘破损。
进一步地,检测两相邻区段的电气参数值的变化量与所述参考值对比,确定启动所述绝缘破损机制。
进一步地,所述参考值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通过轨道电路仿真系统遍历不同区段和应用场景组合下,出现绝缘破损后所述轨道电路自身信号产生的电气变化特征,所述参考值。
进一步地,本轨道区段接收到相邻轨道区段预定量的信号时,则判断本区段内轨道电路信号的电气出现异常。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区段的所述轨道电路自身信号的幅值均出现异常且均收到邻区段的信号,则判断所述两个区段之间出现绝缘破损。
进一步地,所述相邻两个区段的所述轨道电路自身信号的幅值均出现下降,并且下降幅度在预定范围内,并且所述相邻区段接收到的邻区段信号均在预定区间内,则判断所述两个区段之间出现绝缘破损。
一种轨道电路站内绝缘破损在线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电气参数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轨道电路自身信号的电气参数值;
绝缘破损检测启动单元,用于将所述电气参数值与参考值对比,确定启动绝缘破损机制;
绝缘破损检测单元,根据本区段内轨道电路信号的电气异常情况,判断所述本区段是否出现绝缘破损。
进一步地,所述在线检测装置还包括:
与第一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口,用于将轨道电路自身信号的电气参数值发送给所述电气参数值获取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25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